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7244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0
《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贵州省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麻江县教育和科技局 2011年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尽快提升教师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县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资金短缺的形势下,我县教师培训工作迎难而上,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国培计划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通过实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紧缺学科培训、实验教师培训、远程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国培计划项目,给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带来了生机,通过一年的国培工作,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水平、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得到
2、了较大提高。尤其在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中管理到位,特色凸显。现就我县在国培工作中一些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1.为确保我县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顺利完成,成立了以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国培计划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教师培训中心,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为加强管理,使项目取得实效,县教育和科技局出台了《麻江县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对培训原则、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组织领导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将国培项目培训列为县教育2010年重点工作之一,纳入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
3、育规划,同时下发了《麻江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把国培计划纳入常规工作,列入局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参培教师返校研修过程中必须在所在乡镇进行推广使用,真正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凡培训未合格的教师,一律不得参与各类评先评优。从而在制度上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合理选送,协作沟通好,培训有实效 1.合理选送,力求有效。参培教师先由各乡镇进行推选,然后由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进行审核,遴选在校本研修中发挥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选定8所初级中学和8所中心小学作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学校,并选出优秀教师担任各学科实习生指导教师。
4、 2.妥善安排,解决参培教师的后顾之忧。培训期间,县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多次到置换研修项目高校了解置换教师的学习生活情况,解决置换教师生活上的困难,使其能够安心学习。 3.信息反馈及时,协作沟通好。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县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办公室与置换研修项目高校互通有无,随时了解置换教师的学习进展情况,双方及时反馈并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正因有了顺畅的协作沟通,培训工作得以圆满结束,送培教师全部合格。 三、管理精细,服务周到,实习生安心顶岗。 1.县国培项目领导小组与置换研修项目高校做好对接,共同重视研修顶岗培训工作。对置换到我县实习的大学生,为了保证到我县以后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5、,县教育和科技局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安排好相应的工作任务;必须安排好顶岗实习生教学工作;必须安排好顶岗实习生的食宿问题,考虑好安全问题,给顶岗教师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 2.指导针对性强,实习生进步快。各学校给顶岗实习生派遣帮带教师,亲自展开教学实践。同时安排担当实习班主任,了解学生、锻炼他们管理课堂的能力,促进教与学的互相进步。 3.片区互动有特色,参与师生获双赢。2010年12月,在我县谷硐中学开展了片区互动教研活动,活动由离岗培训教师、顶岗实习生,未参加培训教师、专家等开展上公开课、示范课、评课及专家点评方式进行。此次活动特邀专家:贵州省教育厅教科所杨主任,贵师大吕教授和贵师大段
6、教授作现场指导。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与专家零距离的接触和切磋,汇集了智慧,达成了教学上的共识,使师生双赢。 4.注重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县国培办成立了考核组,对国培计划置换研修项目学校及个人进行了过程性检查与考核。共收集教师离岗研修个人总结或培训心得50余篇,跟岗研修报告48份,并建立了培训档案。 四、通过置换脱产研修,即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实践、离岗教师到高等学校高级研修,达到了双方共赢。 1、提高了实习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工作协调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特别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离岗研修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7、 3、48位教师作为种子教师,承担了二级培训任务,并在各自的岗位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特别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全体教师,使本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4、置换脱产研修解决了教师工学矛盾。 5、拓宽了高校培养师范生的渠道,切实解决了实习难的问题。 五、培训工作展望 通过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实施,解决了多年来教师的工学矛盾,培养了一批种子教师,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和火种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