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

ID:31857827

大小:16.17 MB

页数:399页

时间:2019-01-22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_第1页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_第2页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_第3页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_第4页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温病纵横(第三辑)(高清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GeneralInformation]书名=温病纵横第三辑作者=赵绍琴,胡定邦,刘景源编著页数=375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12SS号=11815282DX号=000006140793url=http://book2.duxiu.com/bookDetail.jsp?dxNumber=000006140793&d=02BC8E230AA166FC1CAAB821188E5791封面书名版权前言目录上篇总论第一章 概说一、温病和温病学的概念二、温病的特点三、温病与伤寒的关系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一、温

2、病的病因二、温病的病机三、温病的治法第三章 温病的分类及辨证纲领一、温病的分类1.以病名分类附:五种常见暑病2.以发病类型分类3.以病变的性质分类二、温病的辨证纲领第四章 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一、《黄帝内经》和《难经》对温病的认识二、《伤寒杂病论》对温病的认识三、晋、唐时期对温病的认识1.晋代王熙(叔和)2.隋代巢元方3.唐代孙思邈和王焘四、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1.金代刘完素2.元代王履五、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明代汪机的“新感温病”说2.明代吴有性的“戾气”说3.清代叶桂的“卫气营血辨证”4.清代杨璿的《伤寒温疫

3、条辨》5.清代吴瑭的“三焦辨证”6.清代其他温病学家及其著作中篇 各论第一章 温热病概说一、温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1.温热病的概念2.温热病的特点二、温热病的辨证纲领——卫气营血辨证1.卫气营血的生理概念2.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三、温热病的治疗原则四、温热病的治疗禁忌第一节 卫分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风热犯卫2.风热犯肺3.外感温燥4.阴虚感温第二节 气分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热邪在肺(1)温热壅肺(2)肺热成痈(3)燥热伤肺(4)暑热犯肺(暑咳)2.热在胸膈(1)热郁胸膈(2)热灼胸膈3

4、.痰热结胸4.肺胃热炽5.津气欲脱6.阳明热炽兼津液大伤7.暑伤津气8.温热在肠(1)热结便秘(2)热结便秘,阴液素亏(3)热结便秘,气阴两虚(4)热结便秘兼有阴伤(5)热结便秘兼痰热壅肺(6)热结便秘兼痰热结胸(7)热结便秘兼小便赤痛(8)热结便秘兼三焦火热(9)肠热下利9.气热动风10.热郁胆经附:黄芩汤(《伤寒论》)11.燥犯清窍12.温疟13.温毒气分证候(1)大头瘟、痄腮(2)烂喉丹痧,毒壅气分14.火郁三焦15.火郁上焦,卫气同病附:杨栗山治温病诸方16.余热未清,气阴两伤17.邪热已退,肺胃阴伤18.邪热已退,气阴

5、两伤第三节 营分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热伤营阴2.营热动风(暑风、暑痫)3.热伤营阴,小便赤痛4.卫营合邪附1:汪逢春先生治麻疹经验附2:赵绍琴治疹常用方5.气营两燔6.热陷心包7.热陷心包兼瘀血阻络8.热陷心包兼有腑实9.暑热卒中(中暑、暑厥)第四节 血分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血热动血2.血热蓄血3.肺热吐衄(暑瘵)4.气血两燔附:疹、斑、丹痧之鉴别5.气血两燔,热毒充斥(暑燥疫)6.血热动风7.火旺阴伤,心肾不交8.温热消渴9.邪伏阴分10.真阴耗损(1)兼汗出不止(2)兼大便溏泄

6、11.亡阴失水第二章 湿热病概说一、湿热病的概念及其特点1.湿热病的概念2.湿热病的特点二、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1.三焦的生理概念2.三焦辨证的内容三、湿热病的治疗原则四、湿热病的治疗禁忌五、湿热病的转归第一节 上焦湿热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湿邪困表2.寒湿困表,暑热内蕴3.湿热郁阻,表里同病4.外感暑湿(冒暑)5.暑秽卒中(暑秽)6.上焦湿热吐衄(暑瘵)7.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第二节 中焦湿热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湿重于热(1)湿挟食滞(2)湿郁表里(3)湿郁酿热(4)湿热郁蒸

7、,外发白?(5)湿热动风(6)湿热伏于募原(湿热疫)(7)瘥后调理(8)湿热病变证1)便血不止,阳气虚脱2)湿盛阳衰2.湿热并重(1)湿热中阻(2)湿热挟痰,痞阻心下(3)湿热弥漫(4)湿热胶着(5)湿热秽浊,郁阻蕴蒸(6)湿热郁阻,三焦气滞(7)湿热痹痛3.热重于湿(1)胃热挟有脾湿(2)暑湿弥漫(3)湿热郁于足少阳胆(4)湿热黄疸第三节 下焦湿热证治一、证候特点二、治疗原则三、辨证论治1.湿重于热(1)湿阻膀胱(2)湿滞大肠2.热重于湿(1)膀胱湿热(2)胃肠湿热挟滞(3)湿热痢疾下篇 名篇选按《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陈平伯外

8、感温病篇》《薛生白湿热病篇》附篇 赵绍琴温病论文选“在卫汗之可也”并非应用“汗法”论“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湿热病的治疗体会方剂索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