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文集(下)

郭沫若文集(下)

ID:31857135

大小:389.68 KB

页数:136页

时间:2019-01-22

郭沫若文集(下)_第1页
郭沫若文集(下)_第2页
郭沫若文集(下)_第3页
郭沫若文集(下)_第4页
郭沫若文集(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沫若文集(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散文梦与现实上昨晚月光一样的太阳照在兆丰公园的园地上。一切的树木都在赞美自己的幽闲。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象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们,飞罢,飞罢,莫尽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罢。阳光是这么和暖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太戈尔的英文诗。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了他一只花圈。我觉悟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美。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

2、身上投掷。我埋没在花园的坟垒里了。——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下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一团团带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象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从新再卷。衣裳卷好了,她把来围在腰间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象漆黑了的一条革带。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

3、带投在路心去了。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总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去向她憨笑。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痕。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来驱逐。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唯一的保护者了。她嬉顽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

4、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叶在朔风中飘散。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1923年冬,在上海(本篇最初发表于1923年12月23日出版的《创造周报》第32号)夕暮我携着三个孩子在屋后草场中嬉戏着的时候,夕阳正烧着海上的天壁,眉痕的新月已经出现在鲜红的云缝里了。草场中牧放着的几条黄牛,不时曳着悠长的鸣声,好象在叫它们

5、的主人快来牵它们回去。我们的两匹母鸡和几只鸡雏,先先后后地从邻寺的墓地里跑回来了。立在厨房门内的孩子们的母亲向门外的沙地上撒了一握米粒出来。母鸡们咯咯咯地叫起来了,鸡雏们也啁啁地争食起来了。——“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欢愉的音波,在金色的暮霭中游泳。(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29日北京《晨报副镌》,题为《小品六章(二)·夕暮》)水墨画天空一片灰暗,没有丝毫的日光。海水的蓝色浓得惊人,舐岸的微波吐出群鱼喋噏的声韵。这是暴风雨欲来时的先兆。海中的岛屿和乌木的雕刻一样静凝着了。我携着中食的饭匣向沙岸上走来,在一只泊系着的渔舟里面坐着。一种淡白无味的凄凉的

6、情趣——我把饭匣打开,又闭上了。回头望见松原里的一座孤寂的火葬场。红砖砌成的高耸的烟囱口上,冒出了一笔灰白色的飘忽的轻烟⋯⋯(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30日北京《晨报副镌》,题为《小品六章(三)·水墨画》)山茶花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浓碧的山茶叶——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名的花气。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啊,清秋活在

7、我壶里了!(本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2月31日北京《晨报副镌》,题为《小品六章(四)·山茶花》)墓昨朝我一人在松林里徘徊,在一株老松树下戏筑了一座砂丘。我说,这便是我自己的坟墓了。我便拣了一块白石来写上了我自己的名字,把来做了墓碑。我在墓的两旁还移种了两株稚松把它伴守。我今朝回想起来,又一人走来凭吊。但我已经走遍了这莽莽的松原,我的坟墓究竟往那儿去了呢?啊,死了的我昨日的尸骸哟,哭墓的是你自己的灵魂,我的坟墓究竟往那儿去了呢?(本篇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6日北京《晨报副镌》,题为《小品六章(五)·墓》)芍药及其他芍药昨晚往国泰后台去慰问表演《屈原》的朋友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