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ID:31848189

大小:8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1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_第1页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_第2页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_第3页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_第4页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院轻工学院专业印刷工程导师聂义然学生郑悦学号2011108304222015年3月25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水性导电碳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由于印刷电路制造工艺及电取暖的飞速发展,导电油墨在数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质量上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化、科学化。目前,国内外都在环保方面做积极的研究。本实验研制的导电碳浆是以水为溶剂的导电油墨可替代替代传统的导电油墨,在固定水性连结料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混合的石墨和炭黑不同比例的填充量来研究不同配比下油墨的性能,并且通过调配树脂比例使其附着强度和柔韧性都符合要求,

2、克服了传统的溶剂型导电油墨在使用过程中污染环境、成本高的弊端。检测结果表明水性导电油墨不仅具有安全环保的优点,同时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对今后水性导电碳浆的改进研究有重要意义。二、毕业设计(论文)提纲本文研制了一种以水为溶剂的导电油墨来代替传统的导电油墨,以改性聚酰胺树脂、石墨粉和导电炭黑为基本原料,制备水性导电油墨。并且通过调配树脂比例使其附着强度和柔韧性都符合要求,利用油墨进行丝网印刷并检测样品,并分析了水性导电油墨的导电性能与印刷性能。包括导电油墨的电阻率、油墨的黏度、油墨的干燥性及油墨附着力等。结果表明,本研究已成功制备出导电性能良好、附着性能优

3、良和具有环保型的水性导电油墨。1绪论1.1前言1.2水性导电油墨研究意义1.3水性导电油墨的组成1.4导电机理1.5导电油墨基本情况1.6研究内容2实验过程及原理2.1实验原料及仪器2.2实验方法及步骤2.3树脂体系的制备2.4水性导电油墨的制备3碳系导电油墨性能测试3.1丝网印刷导电碳浆3.2导电碳浆基本性能测试3.3印刷适应性4结论三、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进度安排1、思路、方法深入解析课题后明确研究方向及检索相关内容,明确了实验目的及意义进而开展课题研究。查找相关文献及学术著作,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导电碳浆。详细研究内容如下:(1)连

4、结料树脂体系的选择针对论文研究方向确定水性连结料,本文选择丙烯酸改性聚酰胺树脂乳液作为导电油墨的连结料,与常用的水性丙烯酸树脂对比分析。(2)影响导电油墨导电性能的因素研究导电碳浆中的导电相的含量及石墨与导电炭黑的配比对导电碳浆的导电性、粘度及印刷适性的影响情况。2、进度安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4年12月17日—15年2月15日:查资料,做好开题报告的工作;15年2月16日—15年3月09日:查资料,翻译英文资料、写专业文献综述;第二阶段:通过大量阅读参考文献,整理出相关知识着有用部分记录,理顺研究思路,深入分析,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阶段检查)15

5、年3月10日—15年3月25日:实验仪器及药品选择;15年3月26日—15年4月6日:上报药品并初步尝试实验;15年4月07日—15年5月8日:实验研究;第三阶段:总结完成阶段15年5月9日—15年5月15日:整理数据,攥写论文;15年5月16日—15年5月30日:完善论文,完成毕业设计;15年5月31日—15年6月8日:提交论文,准备答辩。四、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1]齐成.无机导电油墨在电路板丝网印刷中的应用[J].印制电路信息,2007(11):29-32.[2]林韡,于朝生.石墨/环氧树脂导电胶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8,6(17)

6、:4-9.[3]杨小健,何为,王守绪,周国云.导电油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6):3703-3708.[4]何为,杨颖,王守绪等.导电油墨制备技术及应用进展[J].材料导报综述篇,2009,11(23):30-33.[5]叶明泉,贺丽丽,韩爱军.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及导电性能影响因素研究概况[J].化工新型材料,2008,36(11):13-15.[6]肖爽.导电碳浆、银碳浆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7]BuecheF.JApplPhys,1972,43(11):4837.[8]J

7、.Gurland.Anestimateofcontactandcontiguityofdispersionsinopaquesamples.Trans.AIME,1966(236):642-646.[9]章明秋,孙丽菊.导电性高分子复合材料[J].工程塑料应用,1991,19(2):50-57.[10]MiyasakaK.Conductivemechanismofconductivecomposites[J].InternationalPolyerScienceandTechnology,1986(13):41.[11]SKirkpatrick.Per

8、colationandconductionreview[J].ReviewsofModern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