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2018年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40个小题,共8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有学者这样评论新中国初期的一项外交政策,认为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在“它”影响下( )①朝鲜实现了停战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③中国出席日内瓦会议④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2、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3.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4.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
3、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5.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6.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年份苏联美国其他国家-11-第一年302149第二年41.30.458.3第三年51.7590.0034
4、8.238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7.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8.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确
5、定敌我关系是首要原则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9.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中印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时间在印度“印中人民是兄弟”和“五项原则万岁”的呼声高涨.中印友好掀起热潮。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B.成为中印两国人民永久友好的保证C.得到了中印两国人民的高度认可D.是新中国开展外交活动的指导原则10.新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联苏抗美;20世纪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20世纪70年代联美抗苏;
6、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俄两国“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外交理念;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这表明( )①中国的外交政策不断根据国际形势和自身利益的变化进行调整②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③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④合作取代对抗是中国与美苏(俄)关系发展的方向-11-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11.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出访了东盟十国中的九国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四个国度,以及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领导人也纷
7、纷回访中国。这些外交行动( )A.说明中国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B.反映中国冲破了不结盟政策的束缚C.有助于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D.说明多边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果1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 )A.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13.邓小平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这表明( )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14.中国新时期外交思
8、想与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