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41318
大小:4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20
《扩大内需的历史经验与政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扩大内需的历史经验与政策建议张晓晶常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些起落,总的来讲,过热的情况居多。因此,压缩总需求的时候更多一些。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启动经济,以及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的扩大内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保增长时期。现在看来,1997、1998年的扩大内需具有更多借得借鉴的经验。原因在于,当时所面临的情况与目前比较类似,都是先由政府调控实施“软着陆”,而后来又遭遇外部冲击。归纳这一时期扩大内需的经验,主要体现为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及时转向,即从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2、币政策。特别是及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发挥了国债投资的杠杆效应。在社会投资意愿低下的情况下由政府投资来带动经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货币当局除了下调利率、增加指导性贷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计划之外,还加大对非国有经济(大部分中小企业为非国有经济)信贷方面的支持,一定程度上纠正了金融资源配置扭曲的状况。数据显示,1998年底非国经济的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2%。考虑到表外等统计技术问题,非国有经济实际得到的贷款比例高于账面所反映的数,估计在50-6
3、06%。另有数字表明,非国有经济获得的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在1996-98年的三年中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三是以住房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配合个人消费信贷的推出,不断释放累积的潜在住房需求。住房需求不仅本身蕴涵大量的最终需求,而且由于住宅业的产业关联度高,诱发投资量也相当可观。国际经验表明,住宅建筑业和相应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持久和重要的动力源泉。我国这一时期的实践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四是设法提高居民收入,着力提升消费需求。这一时期,不但多次调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而且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等城镇中
4、低收入群体,也不断加大保障力度。注意改善居民收入,特别是直接增加财政负担范围内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这实质上抓住了刺激消费需求的核心要素。当前,面对较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全球金融危机,需要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因应新的形势,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为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稳投资、促消费”,依靠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如果说前一段时间我们主要是在增长与通胀之间寻找平衡,那么,现在问题的核心是在保增长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间寻找平衡。关于“稳投资”。稳投资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公共投资,二是私人投资。二者都应以创造就业、改善民生为主要导向。公共投资方面:1)在投资政策上
5、,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投资控制恐怕都要有所放松,但决不能一哄而上,导致体制复归。2)在投资方向上,更要关注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要避免出现“6动物高速公路”(只有动物在上面跑),“拉链工程”(对马路开槽、重复建设的一种形象描述)等问题。GDP虽然增长了,但没有带来百姓的福利增进。并且,也不能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把重点放在能够创造更多后续就业的工程上。比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资。尽管从短期看,公共投资见效更快,但可能是不计成本,不顾后果,缺乏效率,与科学发展观相悖。另外,对公共投资过分依赖,还会增大潜在的财政风险。因此“稳投资”要两条腿走路,既包括公共投资也包
6、括私人投资。并且从长远看,稳住私人投资更重要。私人投资方面:1)财税政策为企业减负。企业现在面临着多方面的成本上升,在负重前行,全面推广从生产型增值税到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2)灵活的货币政策缓解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一般情况下,同样的资金投在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要多于投向大企业,因此重视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放松非常重要。3)产业管制与准入政策为私人投资提供更大空间。要扩大私人投资就要形成较好的私人投资环境。这涉及到打破垄断,促进公平竞争,以及放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管制与准入政策,让私人资本有更多的投资空间。目前看来,高端服务业(如金融、电信、航
7、空、铁路等)往往是国有垄断,而这些在“正常时期”要打破阻力很大。现在是“非常时期”,因此可以借助外力推动这些行业向私人投资的开放(事实上,有些已经向外资开放了)。尽管可能有人说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我们的目标不只是今年的增长还有今后的增长。因此,私人投资的支撑、市场自身的活力将更为重要。6关于“促消费”。扩大消费问题属于“老生常谈”。从保增长的短期效果看,促消费的作用不如稳投资。但从长远看,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是转变增长动力、提高百姓福利的根本途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逐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的分配比重。我国的储蓄率水平很高,这是消费的基础。但近
8、年来是政府储蓄、企业储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