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24377
大小:127.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9
《名校试题---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朱熹说:“……天得之(理
2、)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2.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3.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到了儒
3、道佛三家鼎力局面,还出现了佛道先后问题,武则天把佛教列为第一,唐玄宗又把道教列为第一。这说明()A.唐文化多元共荣B.佛道社会基础薄弱C.君权的极度强化D.儒学地位相对稳固4.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①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只是在某一朝代兴盛,后来就都消亡了②元曲“托体稍卑”,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③元曲在明清两朝没有得
4、到正史和学者的承认和重视④认为元曲和唐诗、宋词都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肯定了元曲的地位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B.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C.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D.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6.陈寅恪《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认为:“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叙述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①以理学为核心的新儒学形成②指南针、火
5、药和印刷术取得重大进步③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④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宋代儒家尊崇“仁且智”,强调“知者不惑”的同时,又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这反映出宋代儒学()A.崇尚自身力量反对迷信鬼神B.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为目标C.理性意识与道德规范相结合D.关注社会和谐崇尚君子风范8.伊拉斯谟经常嘲笑经院哲学家,攻击教会的陋习和教士的无知、懒惰和生活上的道德败坏,但他从未怀疑过罗马天主教会的本质和原则。从材料可知当时的人文主义者()A.宣扬人文主义B.否定教会神学C.反对教会腐败D.攻击封建专制9.国家主
6、权高于“人们所能想像到的一切价值和一切意义”、“人所有的一切价值,一切精神的实在只能经由国家而有之”、“个人的最高义务即在安守其职责,作为国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体现了()A.霍布斯的国家学说B.洛克的分权思想C.孟德斯鸠法学理论D.卢梭人民主权论10.粱启超曾说史学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明确指出,历史认识的目的和任务是反映客观历史事实,这是新史学的灵魂,对此必须坚持到底、绝不动摇。这表明梁启超治史()A.看重史料来源B.重视分析史实C.力求真是真非D.善于借鉴历史11.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
7、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D.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12.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势》曾评说道:“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非特我中华学界之大观,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这种壮观的历史场面的出现,其历史条件不包括()A.经济基础的变革B.阶级关系的变化C.对外交往的频繁D.政治上的割据纷争13.张芳在《历史变革与西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