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ID:31819539

大小:89.1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1-18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届陕西省师范大学附属屮学高三下学期第十一次模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坏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②小心谨慎地处理暴露出来的问题总是对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单凭暴虎冯河Z••••勇,通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③直到5月9H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美国小伙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脏生活了555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④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指引之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取早日

2、让更多市民生活在优美恬静的林下风气之中。••••⑤场上踢得风生水起,场下依旧春风得意,克里斯蒂亚诺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为足球做出着独特的贡献。⑥领导说:“B组在本次招标活动中,虽然开始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最终迎头赶上,还是不错的!”面对没想到的不虞Z誉,B组成员终于放下包袱。••••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答案】B【解析】①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该词用在①句中适用对象错误,可改为“不厌其烦”②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③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形容进展极快,多用于生

3、产、事业、经济、科学技术和个人事业方面。④林下风气: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称颂妇女闲雅飘逸的风采。此处属于望文生义。⑤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称心如意。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⑥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或意想不到的赞扬。与“没有想到”重复。点睛: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

4、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笫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Z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彖。2.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①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②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③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④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

5、⑤_会带来厌烦。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咅变化的丰富性。①②③④©⑥A就虽然但是可是而且所以B/如果就然而甚至/C就如果还然而其至所以D就因为所以可是而且所以A.AB.BC.CD.D【答案】C【解析】①顺承关系,可以排除B选项;②假设关系,可以排除A和D。点睛:要解答好复句关联词填空,第一必须熟知常用关联词所表示的不同关系、搭配习惯和适用范围;第二必须对给定的句子或语段作仔细分析,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准确判断选择。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

6、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

7、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

8、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