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16649
大小:68.3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8
《专题01论述类阅读之概念筛选(测)-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原卷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备战2018年高考学科网三轮讲练测专题仁论述类阅读之概念筛选(测案》(时间:60分钟,分值:60分)班级学号得分1、【广东省2018届中山市高考模拟】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对异文化的强大包容力,它对“内”与“外'‘的理解,与对“华夏”和“蛮夷''槪念的理解一样,是动态和辩证的,所以能够把接触到的异文化转化为与中华文明彼此相容和互补的东西。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现象,但是在与中原文化近距离相处和共存一个时期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中原文化。在这种历史情境下,
2、恐怕我们讨论中国的“内”与“外”,就不能以中原王朝皇帝的血缘来判断是否“外人"掌权,否则就会否认元朝和清朝是中国的朝代,把它们看作是“外来政权"。而且纵观各个朝代的皇室血缘,许多都有异族的成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族际通婚始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中华各民族之间早就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坚持血统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以政府实际收稅和派遣官吏的行政管辖边界来加以界定“内'‘与“外中华文明从中原地区向周边的边缘地区、甚至边远的异邦进行文化辐射,现在周边的许多邻国,在历史上都可以被划入“中华文化圈
3、''的辐射范围,比如像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过去使用的文字都是汉字,它们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都是汉字。在谈到“內''和“外”之间的关系时,可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需要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当政者和主流学者的心态进行分析和解读。比如宋朝在各方面的心态比较保守,无法代表中华文明主脉中“中国''的一个常态。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势力入主中原后,会带来了基因上新鲜的血魄,也冲击了中原地区相对停滞的社会。如果一个文明群体被其他文明群体所打败,它自身肯定出现某些保守和停滞的特点,失去了活力,外来的冲击可以使其重新焕发青春。所以,我觉得从历史演变的
4、态势上来看,在许多方面,“内”和“外”之间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而且彼此的边界是动态和发展的。现在我们讲中国历史,“中国"的地理边界应如何把握?那么讲到历史上的外蒙古、越南、琉球这些地方时,应该怎么讲?汉朝时越南曾是中原王朝管辖之下的“交趾郡",明朝时期撤出了越南。我们现在讲中国历史,为了不与邻国产生矛盾,只能限定在目前国际承认边界内的960万平方公里,这是今天的中国。但在历史上,不同朝代的行政管辖边界、军队驻扎的边界、财政收稅的边界、文化影响力达到的边界与今天的国界并不重合,有时在这960万平方公里之内,有时在之外。所以,我们今
5、天讨论历史中国的“内"与“外",就必然面临一个中国历史传统的、今天国际法承认的、现代概念的话语体系之间的矛盾,在它们之间必然有许多张力和矛盾,也很困扰学者们的头脑。(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的“内”与“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中华文明的强大包容力,表现在可以与异文化相容与互补,而少数民族政权也能接受中原文化。A.皇室血缘的异族成分,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在事实上表明血缘关系不能分清楚中国的“内”与“外”。B.中华文化圈的辐射范围比行政管辖边界宽广得多,故不能完全以行政边界来界定“内外”问题。
6、C.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边界表现很多样,会面临很多让人困扰的矛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文章主要从包容、血统、行政、心态等不同角度,展开论述。B.文章没有明确指出小华文明的“内”与“外''的具体边界。C.文章的论证语气在整体上比较温和,这有利于问题的提出与讨论。D.文章最后回归现实,指出“历史中国"的存在矛盾和解决路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如果坚持血统论,那么中国历史就不可能是一部完整的历史。B.如果不分析当政者和主流学者的心态,中国
7、的“内外"关系容易判断失误。C.如果一个文明群体失去活力,就需要外来的冲击使其重新焕发青春。D.“中国历史传统”只是理解历史中国的“内”与“外”的其中一个视角。2、【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黃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2分)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吋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
8、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