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14826
大小:72.3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8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第24讲限时训练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二单元第24讲限时训练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lx4、56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10、119、128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7-r州一模)据研究,清明、重阳、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冬祭腊日(祭祀先祖)等传统节日,始于或兴盛于汉并在汉代形成定制。这反映了汉代()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农业经济的发展C.礼文化制度的世俗化D.新的儒学体系形成解析:材料仅仅提及了汉代的一些节日,看不出中央政府和地方的行政关系,故A项错误。清
2、明、重阳、冬祭腊日等节日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并无突出联系,故B项错误。清明、重阳、冬祭腊日都有祭祀先祖的习俗,春秋社日则有祭祀神灵的习俗,而这些祭祀先祖神灵的活动在先秦时都是上层贵族所垄断的特权,是其所特有的礼乐文明的具体表现。而这些礼制到汉代却通过节日的形式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并形成定制,这说明礼文化制度在汉代已经世俗化了。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说的是传统节日,并未提及具体的儒学内容,谈不上新的儒学体系的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C2.(2016-唐山模拟)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孟懿子问孝。子曰:
3、“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子又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由此可见()A.孔子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B.养、敬、无违已成为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C.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D・孝是孔子思想除仁、礼外的又一核心内容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孔子强调:养活父母。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还要对父母不违背。可见他将孝的标准分为养、敬和无违三方面,故A项正确;孔子的孝道标准不同于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斷孔子孝道思想的目的,故C项错误
4、;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孝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A1.(2017-山西五校联考)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韩非子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2.(
5、2016-常德模拟)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六国时期()A.六国相互削弱有利秦实现统一B.是士人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C.各国选贤举能使墨学成为显学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成为社会常态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材料没有涉及六国互相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贤能之士到了楚国、赵国,楚赵就会强大,贤能之士离开齐国,则齐国变弱。结合时代背景,实质上反映了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说明六国时期是士阶层实践其政治理想的黄金时代,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国选拔人才使墨学地位提高,故
6、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故D项错误。答案:B1.(2016•广东七校联考)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B.韩非子A.孟子C.墨子D・荀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材料强调“礼仪”“法”结合治国,这与荀子的“礼法兼施”思想一致,故D项正确。答案:D2.(2017-珠海模拟)《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A・性本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A.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解
7、析:“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说明“不学习却能做事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天赋;不思考而能够认知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先天的道德意识”,由此可知孟子强调先天的美德,即性本善,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1.(2016-鹰潭二模)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可见()A.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B.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C.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D.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
8、理解分析能力。董仲舒提出民性有“善质”而“未善”,民之向善需要王者的教化,从而从人性之维为天子的“出场”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其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故A项正确。答案:A2.(2014-江苏卷)在对天、君、民关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