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14344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074120126郑建伟[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宁波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a航行船舶在浅水中的纵倾变化研究指导教师胡云平张远强学院海运学院专业航海技术班级07航海学生姓名郑建伟学号074120126开题日期2010.11.19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我国是一个航运大国,江河、海洋资源丰富,相对于铁路和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其低廉的运费使得航运业的发展迅猛快速,而且目前仍处于建设中的上海港集装箱的吞吐量已达到世界第一。然而,随着航运的发展,船舶也逐渐朝着大型化发展,其吃水也由原来的几米递增至十几米,于是相对的浅水域也就越来越多,随z而来的便是浅水带来的各种影响,包括船体下沉增加,船舶摇晃剧烈,船舶纵倾变化等。而船舶的纵
2、倾变化必然影响船舶的安全,所以通常情况下都要求船舶利用压载水调成平吃水状态过浅水区,而如果事先利用货物调整好吃水使其到达浅水区时刚好达到平吃水,则不仅保证了安全,更提高了经济效益。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基本内容:1.浅水域的概况1.1•浅水区界定12浅水效应产生的原因1.3.浅水效应产生的现象2.船舶纵倾变化的影响因素2丄船舶排水量及排水体积变化的影响22船体的线型(船舶的方形系数)的影响2.3.舷外水密度变化的影响2.4.船速大小的影响3.船体下沉量的估算3.1.基于傅汝徳数的船体升沉和纵倾变化3.2基于数学模型的Hooft(1974)公式的探讨4.利
3、用纵倾变化提高船舶载货量4.1.根据浅水区的平吃水计算出发港的吃水差拟解决的问题:1.掌握船舶在浅水区航行时纵倾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规律2.探寻船舶纵倾调整的合理途径二、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根据现有的资料总结浅水区的界定,阐述何为浅水区。2.解释由于浅水所引起的浅水效应以及所产生的现象。3.对于浅水效应屮的船舶纵倾变化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个因素。4.利用具体的理论公式给出船舶纵倾变化的一个定量分析。5.根据吃水差的计算公式得出船舶由于升沉和纵倾变化引起的货物所损失的舱容。从而为货物的装载提供参考。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1.18—11.19:指
4、导老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2010.11.20-12.24: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并上交两份开题报告打印稿2011.12.25—12.31:毕业论文开题论证2011.01.01-01.14:开题报告修改,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任务书终稿上交系里2011.01.15—02.20:论文撰写、修改2011.02.21—03.22:毕业实习,同步调研、进一步收集资料并修改论文2011.04.28:确定终稿五、主要参考文献:[I]洪碧光.船舶操纵原理与技术[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7.5,192〜198,210〜223⑵沈玉如.船舶货运[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5、1998.68〜77[3]招定友.船舶浅水效应的研究[J]・天津航海,2009(2):4〜6[4]陈哲,谢世平.浅析浅水对船舶操纵的影响[N].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12):119〜122⑸乔归民.一种不可忽视的纵倾变化卩]・中国航海,2004(1):59-61⑹雷涛,郭国平•浅水航行船舶下沉量的确定[J]•航海技术,2002.2〜4[7]闫伟.大型船舶在浅水域操纵性能的探讨[J]・航海技术,2008.4~6[8]董存义,吴东江.浅论船体下沉量与富余水深的确定[C]・海洋船舶安全理论与实践论文集,2008.218〜223⑼张大有,李绍波.关于浅水影响及其改善技术[J]
6、・船还工程,2006.1~4[10]周华兴,郑宝友.关于深水、浅水与限制性航道界定的探讨[J]・水运工程,2006.54〜58[I]朱红波,邱云明.浅水航行船舶限速的探讨[J]・天津航海,2005.1〜2,6[12]朱伟.浅谈浅水道航行对船舶工况的影响[J].天津航海,2007.1,31[13]俞嘉虎.船舶进入限制航道后的操纵性变化和安全防范[J].航海技术,2005.28〜29[14]洪碧光,于洋.船舶在浅水中航行下沉量的计算方法[N]・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3.1~5[15]潘浩.关于船舶航行中的船体下坐[J]・航海技术,1996.27〜28[16]吴明,庄毅,代亮,
7、杨波,石爱国,杨宝章•试论纵倾对舰船操纵性能的影响[C].船舶航泊安全的新经验新技术论文集(下册),2007.369〜379[17]T.P.GourlayandE.O.Tuck・TheMaximumSinkageofaship[J].JourmalofShipResearch,2001•50〜58[18]DrC・B・Barrass.ShipDesignandPerformanceforMastersandMates[M]•Butterworth-Heinemann.2004.148〜179指导教师审核意见:指导教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