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97852
大小:58.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媒体不时有这样的报道,学校集会时有学生晕倒,上体育课或开运动会时有学生猝死。最近又有一些高校取消了女子3000米、男子5000米及以上的长跑训练和比赛项目,引起很大社会反响。有专家分析,现在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人远离运动,电脑、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他们对体育运动总是提不起兴趣;二是许多家长溺爱孩子,担心孩子运动受伤;三是学校体育课缺乏趣味性。因此,我认为把快乐体育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一、快乐体育教学的内涵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
2、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尊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快乐体育教学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是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化、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快乐体育的产生是对传统的师生观、教学观、理性观的变革。快乐体育教学的特点是:1.主张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
3、身体育,从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教、乐学和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体现“以生为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2•主张教学活动是认知、情感、行为的统一。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3.主张采用启发式的创新教学方法,强调教法的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4.主张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向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二、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目的1•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快乐体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和技术,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2•促进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快乐体育”,改变传统体育单纯重技术的单调枯燥的
4、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意识和能力,发展个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3•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通过“快乐体育”,变“厌学”为“乐学”,变“苦练”为“乐练”,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健身性和育心性、娱乐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出发组建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体育的乐趣,体验体育活动中进步和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由厌学转为乐学,再到会学和有创造性地去学。简而言之,“快乐体育"的目的是“乐中学”“学中乐”“玩中学”'‘学中玩”'‘练中学”“学中练”,而不是“乐而不教”“玩而不学"。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体育
5、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自觉的状态,同时具有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等精神,从而到达“以学为乐”“乐此不疲”之境界。三、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成长。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
6、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2•“协同教学,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协同教学”,是指运用协同论的基本原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教与学诸要素之间的协调配置,同步与互补,以形成体育教学活动协同高效地运行,使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放大、增值。“协同教学”要求启发式的教法与创造性的学法的有机统一,突出特点,在内容上强调“发现学习”,在形式上强调“自主探究”。“发现学习,自主探究”的特点是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7、下独立发现,然后加以内化。显然,这种新体育教学观念改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成了教学过程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学过的前滚翻动作,然后以提问形式进行引导:(1)“前滚翻大家都做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能不能把它稍稍变化发展成新的动作呢?”这个问题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动作的心理需要。学生们踊跃尝试。(2)“你们发明了几种新动作?能为大家表演吗?”这一问题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设立了创新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