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

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

ID:31796692

大小:59.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_第1页
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_第2页
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_第3页
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增强《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实效性当前《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如何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教学

2、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了“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笔者表示认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花钱的学问》一课,有关铁匠将儿子递到手上的铜钱三次扔到炉

3、中的情景对照,就可以让学生模拟扔铜钱的情景,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师长们为何一再让孩子们节约开支、不乱花钱;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理财意识和节约用度的习惯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再如教学《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来扮演独自一人搬运重物和小组共同搬运重物的情形。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亲身体验,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充分体会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的好处,深切地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使学生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二、组织辩论,深化

4、明理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釆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例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一课时,我创设了两种规则情境:德国,人们站在斑马线上,等待绿灯亮时再穿过人行横道;中国,人们站在斑马线上,红灯亮了,一大群人仍毫无顾忌地嬉笑着走过人行横道。孰对孰错?在对抗辩论中,使学

5、生得到启发,明白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墨守陈规但不符合规则的事情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从而提高了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认知水平。三、开展实践,知行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样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只是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

6、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让爷爷奶奶高兴》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了解爷爷奶奶一代人青少年时代和成年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让孩子们说说爷爷奶奶目前正为我们做的事情,体会他们的情感和想法,感受他们对自己的爱,激发孩子们要有感恩家人的意识,进而延伸到引导孩子们感恩身边为自己长期在付出着的人的情愫。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品德与社

7、会》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可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伸出爱的手》一课中,有一组名为“走近残疾人”的图画。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和残疾人相处的事;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假如这些残疾人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会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残疾人,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残疾人的态度,倡导'‘人人都来关爱残疾人”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关心身边的人,特别是老弱病残的人,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接受道德知识

8、,进一步指导行为实践。五、以学生生活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尤其《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有许多实践性的活动与学生发展都息息相关,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富有道德观念的活动,借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