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96061
大小:59.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摘要】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一直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习作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本文探讨了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种形式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关键词】农村习作教学有效性小学语文在农村小学里,该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爱写、乐写、会写作文,近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一、结合阅读教学,迁移习作方法小学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名篇名作,文质兼美,从内容、语言到表达形式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因此,在进行课文的阅读教学时,可以
2、充分利用文章加以强化训练,使学生从文章中习得写作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周总理工作的句子,“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铅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周总理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劳苦。此时,我趁机让学生仿照这种形式去写一个身边的人,描写出他工作或学习的情景,学生欣然动笔,很快便有许多精彩的片段出现。如孙泽贤写道:“他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手紧握着笔,一手轻按着洁白的画纸,铅笔在画纸上悄悄地走着,不一会儿,
3、一座小山就跃然纸上。突然,因为用力过猛,山下的那小河'过界'了,他赶紧拿起橡皮小心翼翼地擦着,那条小河便听话地'回流'了……”(《我的同桌小画家》)结合阅读教学,适时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强化表达能力。二、捕捉适宜情景,激发习作兴趣好作文总是有感而发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握时机,使学生有感而文。这包括阅读课上的精彩场景和突发的偶然事件。(一)珍惜课堂“精彩”,指导学生有感作文教材上的课文大多传递美好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为之所动,如果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情动意发之际,把
4、心中的感受写下来,就是好文章,这比起刻意去创设情境要好得多。例如,教学《尊敬普通人》一文时,学生随着作者刘东的叙述见识了许许多多他所尊敬的普通人,这时学生的心中除了感动作者的感动外,也涌现出自己的感动,浮现出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的形象,所以我见机行事,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所尊敬的普通人,然后,及时地记录下来,稍作整合后,这便又是另一篇可以与课文媲美的《尊敬普通人》。(二)把握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即兴作文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就算课堂也是一样,往往有许多突发“事件”,或引人耳目,或发人深省,或感人肺腑,若能在当时引导学生进行即
5、兴作文,那也将会是一篇好文章。例如,一次语文课上,蔡婉茹同学因为身体不适呕吐了,她的同桌顾不得清除自己被弄脏的衣服,赶紧帮这名同学清理嘴边的呕吐物,邻桌同学赶忙拿起畚斗弄来沙土掩盖地上的呕吐物,然后清扫出去。我在安顿完这名同学后,便发表了一番讲话:"我为大家的表现感到高兴,更为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集体里感到荣幸……接下来,请同学们把刚才那一幕记在日记本上,定格成美好的回忆。”同学们个个马上抓起笔沙沙地写起来。另外,这些突发"事件”还包括一些美好的生活现象,例如:下雷阵雨、刮龙卷风等,这些景象,这些画面如不及时捕捉,就会稍纵
6、即逝。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进行习作练习。如:下雷阵雨、刮龙卷风时,同学们是最好奇的,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向窗外张望,甚至发出怪叫。这难道不是习作指导的好时机吗?每当碰到类似情况,我都会连忙停下课业,指导学生观察雷雨或刮风时的情景,然后即兴作文,总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三、引导热爱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很多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写。然而,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生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就因为缺少观察,因而,我们要引导
7、学生留心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正如《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所提到的,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要引导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观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态和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等;如观察植物,可通过视觉了解外形、颜色、姿态等,可通过嗅觉闻它的气味等等。当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他们就会积累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这些其实都是很好的习作素材。例
8、如,在大扫除的时候,我会提醒学生注意看看谁干得最卖力,谁会偷懒,在大扫除结束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总结,并且要说清从哪看出谁卖力,谁偷懒,这样一来,在《大扫除》这次习作中,学生就能笔到文来,水到渠成了。四、指导生生互动,激活习作生命在学生的习作完成之后,千万不要把它和其他作业一样只在教师的桌头与学生的书包两点徘徊,那样作文就失去了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