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9718
大小:55.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对英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英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思索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任务型教学法已经引起高中英语教学的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任务教学法运作的运作模式与特点。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型;运作;模式;特点随着英语课堂改革的深入,任务型教学法已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实施任务教学时,必须确定与把握与之相适应的特点与运作模式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实际体会。一、任务教学法运用的示例这是在实施新课标后高二年级的一节英语教学活动成果展示课。选用的教材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Unit2)。Unit2的
2、主题是TheEnvironment,其中Reading的题目是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学生在学习了Reading以后,结合课前一个星期老师布置的任务,先分组讨论,然后由各小组推出最有代表性、其方案也相对最切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参加全班发言。发言的方式是,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通过投影屏幕向全班师生展示、解释自己经过小组讨论、修改后的书面调查报告及解决方案,其中一些方案不乏实际应用价值。这样的英语课堂正是《英语课程标准》的最好体现。课前一周,我向学生布置了书面任务:针对
3、当前本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损害、污染环境等问题,搜集素材、思考对策,并设法就某一问题提出相对可行的、符合实际的解决措施。也就是,任务(task)的主题(theme)就是上述Reading的题目:Theeconomyortheenvironmentmustwechoose?任务是:Tryingtofindoutanenvironmentalpollutionproblemandofferasolutiontoit.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其中大部分问题都与经济发展有关,少数与民众的素质有关,如乱抛乱
4、扔等。这样的主题切合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责任感、危机感,又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这类主题的开发,能使学生围绕主题,按照任务要求去主动学习、搜索、查阅和运用词汇,启发思维,培养其用英语做事、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与任务法相关理念的含义(一)主题教学法所谓主题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专题(问题)情境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活动主线,旨在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在传统词汇一一语法教学方法基础上的提升。刘润清教授说,就是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不分你我,课内课外连成一片;课内从不
5、同侧面围绕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引人思考的共同主题,把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活动包括主题预演、以听和阅读为中心结合辩论、演讲、排演小短剧、写作文等进行的相关活动。主题教学需要开发学习主题。一般来说,主题的开发有以下三个基本的思考视角:即以学生的多元智能特点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和以学科为中心。主题开发的基本标准是:1.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2•要融入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神;3•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4.要重视主题内容的现实性、适宜性、趣味性和应用性,使主题教学形式真正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起作用;5•
6、要重视与学科课程的统整,使主题教学与单学科、多学科或跨学科统合起来。(二)任务型主题教学法新课标准倡导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能在任务型教学方式下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任务型教学强调学习过程,教学的重点不在结果上,强调有目的的交际和意义表达,鼓励学生多开口,强调语言学习活动及其任务具有生活现实性,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
7、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教学活动和任务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强调语言学习是获得技能的过程。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的发展,是它的变体。这一教学途径的基本理念是,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要能体现意义,首先要有主题。只有"
8、主题”统领下的“意义”,才是自然、自发的。一个主题范围内的意义,也才是相对全面和完整的。三、任务教学法的特点与实践途径(一)任务型主题教学的特点主题教学可以使任务变得相对集中,避免零散。可以使任务变得明确,尤其是贴近生活实际,符合时代主旋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强烈的参与欲,使''由教师要学生说”,变成“学生想说”,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形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