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

ID:31778966

大小:60.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_第1页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_第2页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_第3页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_第4页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小波研究滑坡变形规律探究摘要:对于有多个GPS监测点的滑坡,通常只研究个别代表性较强的点的位移,以此近似反映滑坡整体变形情况,但这种以点代面的方法与实际相差较大。现利用三峡库区某滑坡长期地表位移监测资料,根据各监测点位移对滑坡整体位移的贡献率,求得综合位移曲线,再利用小波分析等数学方法推导综合位移方程,据此分析了外界因素(降雨、库水位)对滑坡变形影响机理及周期。结果表明:该滑坡现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降雨和库水位对滑坡的影响周期约为12个月。应用滑坡总位移方程进行验证性预测后显示,其预测精度达到92%,因此该方程能更真实地反映滑

2、坡稳定性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同类滑坡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关键词:滑坡;小波分析;降雨;库水位;稳定性;周期;趋势预测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5009104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险情已发生多起,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据2009年7月湖北省、重庆市库区26个县(市、区)政府上报资料及国土资源部调查,在新界定的三峡库区范围(生态屏障区和移民迁建区)内查出崩塌、滑坡共5300余处,总体积8.3X109m3[l],主要采取的减灾防灾措施有

3、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3种[2]。近几年,在滑坡监测及治理方面的投入大大增加,技术手段和研究思路也不断革新,但是由于结构组成极其复杂,变形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以及运动规律上的不确定性、灾害的突发性都使得滑坡稳定性评价及预测在精度[JP2]上远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研究滑坡地表位移时,通常只分析个别监测点的位移以代表整体变形情况,但实际上滑坡主滑区和牵引区、前缘和后缘等不同部位变形相差巨大,这种近似的评价方法效果并不理想。国内外学者针对滑坡稳定性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数十种模型:稳定系数法、有限单元法、离散单元法、界面元法、

4、不连续变形法、多元回归法、神经网络、斋藤迪孝预报法、蠕变实验预测模型、时间序列预报模型[3]等。但成功预报的实例并不多,其原因在于滑坡本身的复杂性、预报模型的局限性,以及实地资料难以准确获取[4]。本文对三峡库区某滑坡表面6个GPS点按变形影响范围进行体积分区,以体积权重代表各个监测点变形对滑坡整体变形的贡献率,进而得出综合变形曲线。然后,对总位移进行小波分解得到趋势位移和波动位移(前者由滑坡自重产生,持久、连续;后者由库水涨落和降雨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产生,持续时间较短、周期性强),再根据趋势位移曲线判断滑坡所处的变形阶段,根据波动

5、位移等值线图得到外部因素影响滑坡的周期。最后分别推导趋势位移和波动位移方程,二者叠加即得滑坡总位移方程。1滑坡概况该滑坡属古崩滑堆积体,南北向展布,向北倾斜,与下伏基岩倾向相反,为逆向坡。滑体南北纵长约800m,东西宽约700m,面积约55X104m2,平均厚约50m,总体积约2890X104m3o其中滑坡东侧及中部变形较大,为主滑区,面积约35X104m2,总体积约1575X104m3[1]。坡体GPS变形监测点呈两纵三横布置,基本能监控整个滑坡体的位移变形。滑坡及监测点平面布置图见图1。滑体主要由碎石土夹块石组成,块石成分为砂

6、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土石比例8:2〜6:4。滑体上部以碎块石为主,下部则以可塑状粉质黏土为主,土质结构稍密至密实。滑带为堆积层与基岩接触带,滑带土主要成分为可塑性角砾土,结构紧密,碎石呈次棱角状,粒径明显减小于滑体碎石。滑坡体西侧发育两层滑带见图2,浅层滑带位于坡积层中,滑带物质为厚约10〜12m的角砾土。深层滑带为堆积层与基岩接触带,滑带土厚约11〜17m。滑床为三迭系中统巴东组地层,由一套中厚层状粉砂岩夹泥岩以及中厚层状泥灰岩组成。2滑坡变形规律2.1滑坡的变形机制与变形曲线通常情况下,滑坡表面会布设多个地表位移监测点,但考虑

7、到滑坡变形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滑体自重提供的下滑力,因此可按照土方工程中方格网法计算每个区域的自重Gi(lWiW6)。自重权重(即体积权重)由公式(1)获得。经计算,滑坡累计位移、库水位、月降雨量(2005年4月-2013年2月)的关系见图4。图中总位移曲线介于大幅变形曲线和缓慢变形曲线之间(因图形整体布局需要,图中降雨量为真值的5倍),并且是典型的阶跃型曲线,这与实际情况相符。由图4可知,降雨高峰期均发生在每年6月-8月,库水位下降期为12月-6月。降雨可导致坡体软化、地下水位升高,并冲蚀边坡坡面[5],雨水下渗至坡体土岩结合面,

8、由于不能及时排出滑坡体,使得结合面处土体处于饱和状态,进而形成软弱结构面[6]。库水位下降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滑坡加速变形,但直到6月-8月完全降到最低水位时,滑坡失去了水库水的上浮作用力。若这段时间有强降雨的作用叠加,将导致变形速率达到最大,最可能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