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

ID:31778552

大小:63.3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18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_第1页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_第2页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_第3页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_第4页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软件工程开发领域本体构建探究[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框架,其中利用结构化方法从整体上将领域本体构建过程划分为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5个阶段,而在领域本体分析阶段又利用原型化方法进行领域概念及概念关系的分析与设计。在领域本体构建中将两种软件工程开发方法相结合,扬弃了各自的优缺点,使生成的领域本体更高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关键词]领域本体;本体构建;结构化方法;原型化方法[中图分类号J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8—0037—04目前流行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有:英国Edinbunrgh大学AI应用研究所的Ente

2、rprise项目组开发的“骨架法”,该方法使用middle一out开发方式提供与商业和企业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的集合;加拿大Toronto大学企业集成实验室开发了TOVE项目本体,通过该本体来建立指定知识的逻辑模型;Bernaras等人开发的欧洲EapritKACTUS项目中由应用来控制本体的开发,每个应用都有相应的知识本体,这些本体即能复用其他的本体,又能集成到项目以后的本体应用中;西班牙Madrid理工大学AI实验室开发的,Methontology法构建知识级本体;美国SouthernCalifornia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开发的Sensus法,主要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提取和合并不同电子

3、知识源的信息而得到该领域本体的内容。本文借鉴了上述传统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中的基本思想,并在构建框架中融合了软件工程开发方法中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和原型化开发方法。1传统领域本体构建方法分析1.1共同点分析纵观上述“骨架法”、“评估法”、“Bernaras”、"Methonotology”及"Sensus"方法构建领域本体过程中的思路,它们之间存在以下共同点:(1)许多本体构建方法都以一个具体任务为起点,这样易于知识的获取和本体功能的描述。(2)本体构建大致可划分为阶段法(如骨架法)和演化法(如Methontology法)。(3)在构建过程中可分为"非形式化描述本体”和用正规描述语言“形式化描

4、述本体”前后两个阶段。(4)希望通过累积的方法构建本体,即先构建一个基础本体,然后做进一步开发。(5)对于由同一个基础本体构建出的领域本体,由于高层概念的共享,本体系统之间具有互操作能力。1.2缺陷分析IEEE1074—1995标准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过程的标准,其中包括模型阶段、项目管理阶段、软件开发阶段与集成阶段4个开发阶段,其中软件开发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1)开发前期:主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等活动;(2)开发阶段:主要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等活动;(3)开发后期:主要进行软件的安装、试运行、操作和维护等活动。与IEEE1074—1995标准对比而言,目前领域本体构建还远远没有成为一

5、种工程性活动,还具有如下缺陷:(1)没有一种方法是完全成熟的,不论是Bemaras法、Sensus法、骨架法、评估法,还是Methontology法。(2)缺乏工程化的本体通用构造方法和标准。由于每个研发团队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总结出各个领域不同的开发方法和体系结构,但是各个本体开发方法都不尽统一,缺乏通用的标准。本文在领域本体构建过程中扬弃上述5种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中的优缺点,而且借鉴了软件工程开发的基本标准。2基于软件工程开发的领域本体构建1.1构建框架本文在领域本体框架构建的形式上采用结构化方法中分段式模式,将整个领域本体构建过程分为领域本体规划阶段、领域本体分析阶段、领域本体

6、设计阶段、领域本体实施阶段及领域本体运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立的目标及主要任务,前一阶段任务的完成是后一阶段任务开始的前提和基础,后一阶段任务通常是对前一阶段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即该过程是按照软件工程开发的生命周期流程来逐步解决问题的。在领域本体分析阶段,根据领域本体规划阶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目标,采用原型化方法不断地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其构建框架如图1所示。2.2构建框架分析1.2.1领域本体规划阶段(1)确定领域本体的用途和范围确定领域本体范围的方式之一是设计并填写本体的性能调查表,以下从需求的角度对本体支持的性能调查表进行简单的分类:①需求细化。需求细化过程

7、必须满足何种标准?会产生多余的需求吗?需求是客户的清晰表述吗?②需求追溯能力。需求还能分解吗?需求的来源是什么?谁记录需求?需求在特定的设计团队中适用吗?①需求满足。需求能够满足吗?两个或多个需求间相互冲突吗?更高抽象级别的需求怎样满足评估?②文档生成。需求属于哪类文档?哪些是与需求文档中的段落相符的需求?不属于客户报告的需求有哪些(商业机密)?③升级。这是需求的最新版本吗?需求的旧版本有哪些?为什么还要改变需求?变化对需求文档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