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48609
大小:1.39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1-17
《生产、劳动与经营(教学案)-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对本专题的知识把握要明确一个核心、四个方面。一个核心就是生产;四个方面就是立足生产,明确“在什么背景下生产”“为什么要生产”“靠谁生产”“如何生产”。(2)从整个经济生活的复习看:明确一个过程,即: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理解生产与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理解一个体系,即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认识一个方向,即从企业生产要立足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措施。【知识网络】【复习点睛】本单元复习要注意:明确一对关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把握两个主体:市场经济的两个主体——企业与劳动者。明确三个重点:扩大内需、企业经营和促进就业的措施。认识四种投资方式:储蓄存款、
2、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一、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所有制形式地位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作用决定社会主义性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
3、竞争、共同发展态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区别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区别意义公
4、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和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区别要求(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联系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需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二、企业和劳动者1.企业的经营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组织
5、机构①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股东会是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负责)②执行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③监督机构:监事会经营目的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社会责任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成功因素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兼并破产①企业兼并能够实现以优带劣,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②企业
6、破产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2.促进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就业的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②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③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①从根本上讲,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就业岗位②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解决措施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7、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劳动者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②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因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内容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受社会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