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

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

ID:31714446

大小:60.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1页
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2页
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3页
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近年,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已同时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环鄱阳湖地区获批国家“生态经济区”。因三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三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作为三个支点,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城市区域,被称为“中三角”。三大城市群,被称为“中三角”城市群。“中三角”城市群发展承载着“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在其发展过程中,税收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一、“中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在区域规划和产业加速梯度转移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国家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武汉城市圈、

2、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提出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鼓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联系,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一方面,“中三角”城市群规模效应明显,是各省经济和税收的主要力量。以"中三角”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为例,2Oxx年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分别为%、%和13%,均高于全国%的增幅,比“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杭州的%和宁波的10%要高出至少2个百分点,也快于“珠三角”的核心城市广州的11%和深圳的10%o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

3、济总量占湘鄂赣三省经济总量的近80%,占全国的%,整体联动发展已初具雏形,发展速度明显高于沿海三大城市群。另一方面,“中三角”城市群发展渊远流长,一体化发展趋势有所显现。“中三角”区域的要素配置以及政策机遇较为相似,经济发展阶段相同,水平相近,面临的诸多挑战相同或相似,有着众多的共同利益诉求,为实现共同发展和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能。二、制约“中三角”城市群发展的税收因素分析宏观层面:缺乏国家战略支撑1•新兴的城市群不断涌现,竞争者众多。目前已经获得国家认可或者已初具规模的城市群,除了“中三角”城市群外,还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

4、群,等等。2.“中部崛起”战略起步较晚,政策倾斜处于劣势地位,缺乏有竞争力的国家级优惠政策。3."中三角”缺乏国家中心城市。“中三角”城市群三个核心城市武汉、南昌、长沙中,武汉综合实力最强但仅被国家定位于地区中心城市。中观层面:“中三角”自身基础条件有待改善1•资源禀赋弱。矿产资源潜在价值居全国中游偏后水平,能源自给率低,缺煤少油乏气,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2.产业结构趋同。根据2Oxx年湘鄂赣39个工业大类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省际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湖北省与江西省工业结构相似系数为,湖北与湖南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是,江西与湖南工业结构相似系数是。相似的工业结构使得省际产业相关度和

5、互补度较低。3.产业关联度低。虽然“中三角”建设了具有高度带动性的汽车产业,但产业配套不及中原城市群;武汉虽具有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但高新技术对其他行业的转化率和贡献率偏低。4.融资能力差。金融信贷资源大量外流,资金流与企业发展不匹配,表现为大企业上市难,中小企业贷款难。5.城市化进程不够。三个支点城市对各自省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均达到或超过半壁江山,而城市圈内的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不仅贡献率低,而且功能定位不明。微观层面:现有税收政策有待完善1.缺乏国家级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倾斜的贡献,而在参与争夺第四极的经济带和城市群中,其他地区也有国家

6、直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唯中部地区缺少国家级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2•地方税收优惠政策无序竞争。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入驻,刺激本地经济发展,出台地方性法规、地方性税收优惠或通过财政返还、补助变相优惠是常用手段。3•现有税收政策对城市群发展的辐射作用有限。我国地区性税收优惠政策比较多,主要集中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稅区、工业园区,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较为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东、中、西部城市群发展失衡。4•分配补偿机制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成本。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投入大、见效慢,并且容易搭便车和转嫁损失。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成本分摊机制,整体利益将无法保证。三

7、、支持“中三角”城市群建设的税收政策建议根据“中三角”地区实际,探索建立生态税收体系在保证税制严肃性和收入中性的前提12下一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