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00627
大小:57.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13《从军行》教学设计(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诗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3《从军行》教学设计课题从军行课时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栋之教学目标7.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8.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教学难点赏析艺术技巧。课前准备教学日期教学班级教学过程个人复备一、导入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今天,我们來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杨炯的边塞诗:《从军行》。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
2、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來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二、作者介绍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霜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热轩昂,风格豪放。三、写作背景《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
3、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四、自由朗读,背诵诗文。五、鉴赏诗歌,讨论回答:1、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两个字概括。明确:來犯,出征,围城,苦战。2、首联是怎样表现军情紧急的?分析“烽火”这一意象。明确: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彖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牺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
4、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3、颔联“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借代手法。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牙璋”是皇帝调兵的符信,分凹凸两块,分别掌握在皇帝和主将手中。这里借指将帅。“凤阙”是皇宫的代称。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降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
5、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4、颈联从什么角度,描写怎样的画而?明确:视听角度。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5、作者描述这儿个片段运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来犯夸张
6、军情紧急出征借代出师庄严围城借代唐军神速苦战烘托悲壮激烈(视觉/听觉)6、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写作者宁愿当一个军队屮的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六、小结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
7、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己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彖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七、形成性检测(略)八、布置作业附:《从军行》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羡慕百夫长
8、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