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

ID:31700485

大小:55.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_第1页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_第2页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_第3页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认、读、写5以内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个数、顺序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2.认识5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体验比较数大小的方法。3.初步体会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4.规范书写数字、符号、算式,培养学生认真看、算、写的良好习惯。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单元内容分析10以内数的

2、认识和加减法分成两个单元安排。第1单元是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单元是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认数与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最重要的基础,让学生切实打好这一基础并对数学产生兴趣,这对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准备课“上学了”,对1~10各数有了初步感知之后学习的。内容包括:「5各数的数、读、写;0的认识;数序及数的大小比较;5以内数的加法;5以内数的减法。在内容的编排上,「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加强对数的认识的教学(数的基数、

3、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适当渗透集合、对应思想,注意将数和图形适当联系(结合认数出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教具),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算法。[单元教学重点]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学生对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外显性行动转化为内向性心智活动的过程。教科书通过摆一摆、划一划、圈一圈、分一分等活动,注重让学生初步地、较为明确地认识5以内的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在长期的计数中,5的使用频率很高,计数最方便。如一只手有5根手指,算盘上以1代5,人民币有以5作量词的币种等。在1~5的认识中突出5

4、,并以5为参照认识1〜4及Oo在课堂活动和练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分小棒、圈图形等活动让学生感悟5的组成。这样既巩固了数的认识,又为10以内数的认识打下基础。[单元教学难点]0的认识。因为学生对数的认识是从“有”开始的,用数得来的。而0这个数不是从数得来的,“没有”这个生活经验转化为“0”这个数,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要给予充分的认识。教科书在认识0时,不仅介绍了“用0表示没有”,还介绍了“0表示起点”,练习中温度计中的0还可以表示分界线。在练习中,结合生活中的0,加深学生对0的认识。本教科书结合数的认识

5、,适当介绍了数的组成,但没有把数的组成、分解作为加减法计算的唯一方法而过分强调数的组成是数的加减运算的基础,并且使学生体会到数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在练习中结合圈图、分小棒、填对子数,在强化数感中让学生体会数的组成,也为加减计算作了必要准备。5以内数的加减法分开安排,这样做一是便于突出加减法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感知加法与减法;二是便于学生分别对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较为充分的探讨,有利于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计算方法。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本册教科书从学习5以内数的认识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良好的数感的

6、培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5以内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在具体的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敏感性和直观判断能力。2•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体会计算的必要性。教学中,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具体直观的事例出发,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趣。3•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的有效结合。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有趣的、直观的数学活动,让他们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系统。

7、4•鼓励学生探索和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与策略。教学吋,学生选择和使用哪一种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自我选择,让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交流、讨论、比较和判断,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