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

ID:31698888

大小:58.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_第1页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_第2页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_第3页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山地的形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组马婷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课标要求:结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变化的内力、外力因素组。课标解读:本节内容是以山岳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按照“标准”的要求要求主要是通过实例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板块构造学说、褶皱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

2、屮的应用。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山地的形成》这一节内容看似比较少,课标要求也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根据往年的考试内容来看,这一节的内容相对来说要求还是比较细的。对于“板块构造学说”课文中只是简要的介绍了板块运动的形式,但是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板块构造的要点,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分析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及褶皱山脉的分布以及与板块Z间的关系。褶皱的内容也包插较多,首先是褶曲中的背斜、向斜的区分以及背斜向斜在生活中的使用,与生活的关系等。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节内容使用两个课吋。第一课吋主要以板块构造学说以及

3、褶皱山为主,第二课时主要以断块山和火山为主。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在前一节课的内容当中学生己经学习过了内力和外力作用,但是对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在形成地表形态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対于板块构造学说在初中时学生知道有六大板块的基础。情意基础:大多数学生外出旅游的机会并不多,很多地质构造没有亲眼见过,或者见过但是不知道其名称以及形成的原因,本节课应该多培养学生探究地理原理的特点。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板块构造的学说的原理,并能运用该原理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及褶皱山脉分布规律。2、理解板块构造

4、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结合实例,理解褶皱山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能够在图上判断岀背斜和向斜,并能理解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背斜成谷,向斜成山”。4、结合所学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如何“找水、探油、探气以及工程建设”。(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分析板块构造学说。2、运用探究法一一探究如何区分外力、内力作用下的褶皱所形成的地表形态。3、讨论分析法一一小组讨论分析在现实情况下学生如何找水,找矿以及工程建设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习地理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在面对灾难和生活实例如何使

5、用所学地理知识。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1、理解板块构造学说,能用该原理解释全球地震、火山带及褶皱11」脉分布的规律,并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理解背斜向斜所成地貌。(二)难点;1、地震、火山带及褶皱山脉的形成及分布2、背斜、向斜构造的判断六、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对自然界美丽壮观的景色的热爱和好奇引导学生进入探求自然地理地质构造的课堂,运用教具以及多媒体对对学习的重点知识有直观的了解,并且根据所学的知识应用在生活屮使得知识回归生活。七、教与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导入新课展示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富士山等美丽壮观的景色,同时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学生观看,并在地图上找出展示图片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对所学内容有直观性的了解,根据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学习内容1、通过填图、复习让学生回根据六大板块的位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以及一:板块构造学说忆起地球上的六大板块,并根据对课本的图4.10观察和理解填充学案上的板块构造示意图。2、根据板块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

7、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以及让学生了解火山地震频发地区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关系。3、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置填写处六大板块并根据六大板块的运动特征找出六大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根据教师引导分析,标示岀地球上地震火山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两个火山地震带)。理解记忆在图中总结要点的能力,并从图形上直观的得到关于板块运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联系实际情况能够画出两个火山地震带的位置,并且简要总结出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习题小结列举出经典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通过联系,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转承喜马拉雅山

8、脉的形成学习主题二:褶皱山1、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板块运动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根据学生的解释进行总结并引出褶皱形成的概念2、根据学生对褶皱概念的了解,通过模型讲解褶皱的单位——褶曲以及褶曲的分类。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区分褶背斜和向斜,以及背斜和向斜分别带來哪些地貌学牛使用书本演示褶皱的形成学牛•观察褶皱模型讨论,并完成向斜和背斜的对比表格让学生使用书本对中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