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

ID:31685596

大小:78.5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1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_第1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_第2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_第3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_第4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分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的重要性,也使后来的研究者更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3.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最为常见。4.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为学前儿童提供自主互动的机会.5.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6.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安全型与不安全型两大类型。7.行为训练法是指组织学前

2、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活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合性原则。1.皮亚杰研究发现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主要经历动作活动、自我中心、早期的合作、编程等几个阶段。2.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即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3.从“学”的方面看,教育活动的评价主要涉及幼儿参与度、情感态度、互动程度、学习习惯几个方面。4.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情绪和恐惧成分。5.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

3、感到羞愧,表明集体舆论开始发挥作用。6.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7.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自然后果法。8.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

4、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土要问题。(1)根据幼儿的具体行为问题的表现类型、性质,选择与此相匹配的指导方法。(2)依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法。(3)考虑幼儿家庭教养状况,选择有效的指导方法。(

5、4)要征求家长的意见,选择家长愿意接受的指导方法或使家长可以接受的指导方法。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1)它有助于教师深

6、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答:所谓完整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与时间上的完整发展。从发展的内容上看,儿童的发展是指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发展,儿童生命各方面的完整发展从结构上看,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上看,是指终身的完整发展,

7、儿童早期的社会性发展对其以后的人生有着基础性的影响。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答:(1)助人与分事。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事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儿童助人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儿童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2)合作。合作是两个或者两个人以上共同活动、协同实现活动目标的行为。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作出积极反应。(3)安慰与保护。年幼儿童不仅能够区分他人的需要和利益进而对他们作出分享和帮助行为,而且还可以对周围

8、其他人的情感悲伤作出亲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