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79823
大小:4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7
《从高克定到杨梦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摘要]高克定与杨梦痴分别是巴金小说《激流三部曲》与《憩园》中的人物形象,两者来自同一原型,但其在作为巴金前后期的代表性作品中却以不同形象出现,并显示出很大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巴金的创作风格,也展现出作家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特殊的精神历程及由此带来的其前后不同的人生观。[关键词]高克定;杨梦痴;巴金;前后期;人生观...1引言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从初登文坛到抗战后期的十几年里,辗转流亡于沦陷区、国统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身经百炸”,却从来没有放下过他那支坚强的笔,“用墨
2、水来发泄我们的愤怒”,“替那些被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逼迫着做了牺牲的年青人呼吁,叫冤”。他来自于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所以他深知旧社会如何地压迫人、扼杀人;他又切实地逃离了这个“封建牢笼”,所以他敢于控诉封建礼教和黑暗现实,才会强耐着性子写他最熟悉的那些生活和人物;并且,随着现实的历炼,他本身对于这些事物的看法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很明显地体现在作家前后两次创作对五叔李道沛人物原型的不同设定和加工上。2高克定与杨梦痴的创作历程2.1《激流三部曲》与《憩园》人物形象的异与同高克定与杨梦痴分别是《激流三部曲》与《憩园》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两者同一原型的李道沛①,是巴金
3、的五叔,也是他第二个祖母唯一的孩子。这是一个自幼聪颖、精通儒学,但阿谀和溺爱的环境把他造就成一个吃喝嫖赌、无一不精的阔少爷,一个四体不勤的寄生虫,为家人唾弃,流落街头,成了“惯窃”,后被抓进监狱,由装病而真病,死在狱中。在两部作品中,都出现了这个人物,但又同中有异,细微处见出差别。特别是在《憩园》中,作家没有像《激流三部曲》中那样对这个人物一味谴责,而是从更宽泛的人性角度,探讨了致使这个悲剧人物原因——旧式家庭教育的缺陷,伦理的悲剧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的原因。作者着眼的不再是这个人物本身的“罪恶”,而是这个导致人物堕落的社会的罪恶,这便是一个中年作家相对于青年
4、作家的冷静与敏锐。这中间经历着作家思想从自发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过程——而这又是一个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明显的界线,一切都在自然流动和发展当中进行着的转变。2.2巴金创作的生活背景在巴金出生的那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里,腐败和黑暗满目皆是,这使他从小产生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不满,也将他母亲的谆谆教诲铭刻心头:“爱一切的人”。巴金最初就把“爱”同对被压迫、遭凌辱的贫苦人民的同情联系在一起,和轿夫、仆人在一起,接受他们“真实”、“忠心”的为人准则。但当一向慈爱的父母打骂犯人、仆人时,他又对这种“博爱思想”...产生了怀疑。可以说,少年的巴金是走在爱与憎的漩涡里,活在
5、疑惑当中。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革命激流的冲击下,他初步形成了民主主义思想,同时也接触到克鲁泡特金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受到无政府主义的影响。他就同当时的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渴望建设一个“万人享乐的新社会”,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但无政府主义毕竟只是一种思想上的乌托邦,他急切地要献身于革命,却始终找不到一条实现理想的道路,而只是“一种孩子的幻梦”罢了。所以,到了1931年,稍作冷静和休憩后的巴金,面对民族危机、家庭危机,他仍无法做到袖手旁观,而再一次激起他的热情,开始“正式地”写起小说来。《激流》中的人与事是他所熟识的,因为熟悉,才见出爱恨。他在1931年4月写的《激
6、流》总序,短短一千字,具有同样意思的话却重复了三次:(1)“这里有爱,有恨,”(2)“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3)“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但他爱得深,恨得浅,他的恨直接根源于爱。他有博爱,但爱的表现方法常常求助于幻想与暴烈行为,通过对立面“憎”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于克定之辈,那种玩弄小旦的堕落行为和当众自赏的丑态,他能毫不心慈手软地披露无遗。他恨这些人堕落败坏,不学无术,他希望救他们,救所有的人,而当觉得他们已坏到底,无力可救时,他便又毫不掩饰地把这些人的丑陋勾勒出来,以引起别人“疗救的注意”。“你们口口声声讲礼教,骂别人
7、目无尊长。你们自己就是礼教的罪人。你们气死爷爷,逼死三爸……你们只知道卖爷爷留下的公馆,但你们记得爷爷遗嘱上是怎么说的?你们讲礼教,可是爷爷三年孝一年都没戴满,就勾引老妈子公然收房生起儿子来了!你们说,你们在哪一点可以给我们后辈做个榜样?”作为新青年的觉民长篇大论痛斥克安克定,历数他们诸般丑事,义正言辞;大快人心,再联系前后文高克定偷卖家中字画,逼死亲女,赶走妻子,欺压下人……这样的人在巴金眼中当是无药可救了,我们可以从觉民的话中读出巴金的厌恶与憎恨。但作家写他,不是要泄愤,要攻击个人,虽然对这个人的憎恨强烈地甚至超过作品中对高老太爷的憎恶,但作者本身还是为了救
8、他,如当年鲁迅写阿Q一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