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57889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时事热点之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08年考研政治临门点题时事热点之四4、应对气候变化,努力节能减排(既可以考形势与政策选择题,又可以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分析题)(1)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发表的评估报告指出,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20世纪大约升高了0.6°C,预计在1990—2100年还要升高1.4°C-5.8°CO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带来一些突然的和不可逆的影响。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过去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无约束地使用化石燃料排出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肇事者”
2、。气候变化问题也是以“天灾”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祸”。(2)美国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的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XX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OXX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但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
3、”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3)中国政府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XX年6月4日,中国政府出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方案》中,中国政府提出,到XX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XX年降低20%左右,同时还要调整能源结构,尽可能少用化石燃料,多生产一些可再生能源。力争到XX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提高到10%,到2020年提高到16%。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应对气候变化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创新型国家结合起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面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一
4、面抓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法律、经济、行政及技术等手段,大力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适应能力,加强科技开发和研究能力、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完善气候变化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国家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关于气候问题的国际谈判,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为发达国家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至少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40%,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政策措施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但不应对其提出强制节能减排要求,而且发达国家应为此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加强能力建设。(4)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中美在应对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的不同态
5、度凸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着的分歧和矛盾,这是南北矛盾的一个新表现,也说明了气候变化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中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中国政府正做着这方面的努力,努力节能减排,一方面是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是承担我们的国际义务,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5)遏制气候变化的措施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锦涛主席指出,要解决气候问题应当:①坚持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事关各方利益,需要各国联手应对。在气候变化上,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开展合作才能互利共赢。发达国家应该正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当前人
6、均排放高的现实,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并在XX年后继续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清洁技术,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国际社会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发达国家应该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承诺,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①坚持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妥善解决。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停滞发展,或者无视气候变化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是不可取的。应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
7、式和消费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②坚持公约主导地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最具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反映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凝聚了国际社会共识,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应该维护公约及其议定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原则。③坚持科技创新。科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只有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