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

ID:31651085

大小:90.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_第1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_第2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_第3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血貌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的,故D项是“一五”计划实行的前提而不是影响。答案:D2.1956年,上海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第一个五年计划B.农业合作化运动C.全行业公私合营D

2、.大规模土地改革解析: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3.以下为1952-1959年我国总税收一览表(摘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税收100114128128145154206249以下对表中数据出现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做主责任意识增强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A.①

3、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由图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知:1952—1959年,我国的税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①②③④分别从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民主政治及经济体制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相关的原因,符合历史事实。答案:D1.“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歌谣中的下划线空白处填入的内容应该是()A.农业改造B.“大包干”C.公私合营D.人民公社解析:题干中“单干……互助……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

4、车稠挤不了。”的发展演变过程说明歌谣描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改造所建立组织的演变过程,农业改造并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A项错误;“大包干”也不是相关的生产组织,故B项错误;公私合营是工商业改造的相关形式,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是农业改造最后形成的组织形式,故D项正确。答案:D2.1958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斤至1万斤”的高指标,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

5、“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儿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反映岀()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解析:“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A项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分配制度”,B项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反映了“共产风”、“浮夸风”下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即基层的困惑。故选D。答案:D3.下表反映中国1953—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

6、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解析:题干中1963—1965年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比之前有所提高,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有关,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是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2()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交恶,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识读下

7、列图文材料:材料一1953年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情景材料二1959年谷物产量下降了15%,1960年又下降了10%,直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口粮安全。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57年的203千克下降到1960年的163.5千克,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了23.4%。材料三1959—1964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请完成:(1)材料一所述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这一事件经历了怎样的历程?(6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3)简要指出材料三体现的经济发展特征,并分析其中增长趋势出现的原因。(7分)

8、解析:第(1)问中的“实质”可依据材料一中“农业生产合作社”等信息进行思考,“历程”可结合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进行说明。第(2)问中的“重要现象”可联系材料二中“i960年又下降了10%”等信息进行概括,“主要原因”应从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