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50277
大小:59.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浅议教师的学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教师的学养甘肃省永靖县太极中学731611一、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养的理解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道德素养、才华、品格性情上。翻阅儒家经典,我们可以看到在关于人格教育的范畴里,《论语》犹如建材,《大学》犹如蓝图,《中庸》犹如施工,《孟子》犹如装潢。纵观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看出人牛之“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入世之道,主张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一种是出世之道,提倡隐逸追求天人合一的修炼。但是我国古人认为无论作出哪一种选择,都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丰富的学养与人生的经验,必须始终坚持、至死不渝。《孟子·尽心》所诠释的:“达则
2、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和“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堪称后世精英士子奉持的人牛理念。在儒家文化中具有见利思义、信守承诺、勇于承担的信念,具有才艺的修为,具有文化的薰陶与修养塑成的诚敬庄重的品格,才能够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成人”。这大概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对真正有学养的人的基木要求吧!其次,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养的要求还体现在心灵层面上的修为。在《论语》一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儒家所倡导的学养不是仅停留在表面的言行上,而是更深入到内在心灵层面上。他们认为一个有仁德的人,不但在言行举止上能够克己复礼,而且在内心世界也能够运用自身的智慧与坚定的精神彻底清除好胜、
3、浮夸、怨恨、私欲等思想,能够将执着于惯性的不良情绪和不良习性连根铲除,能够断绝自私狭隘、自我执着的病根,根除深层心理的疾病根源,恢复天性中固有的纯真质朴、善良,并且在此基础上能为苍生为世界尽力发挥生命的良知良能。同时,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学养的习得须从日常的行事中来,从每天的自省中来。我国古人认为无论学问还是修养,要想达到“诚于中,形于外”的效果,并非是知道了就能做到的,必须要在日常行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过来。智慧和道德是修炼出来的,与学到的知识完全是两码事。学习知识不能取代真心实意的修行。即使是天生圣人,也必须悟后起修,才能日臻完美。唐朝时佛教
4、禅宗领袖神秀法师写过这样一首诗偈:“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吋吋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把自身当成一棵圣洁的菩提树,把自己的心灵当成明镜台,吋吋刻刻注意反省、忏悔、纠正自己日常为人处世一切言行举动的错误,不要让自己的思想言行沾染不良习性。他劝诫人们修行要从最浅近的地方做起,从时时严格反省、克制自己做起。做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够解脱自我、自私的固执烦恼,断绝不健康的思想心态与习性,恢复自身纯净、自然的生命本质,获得圆满而无所障碍的智慧。可见,一个有智慧有道德的学养深厚的人是能将目光对准自己,敢于自省、善于自省的人。二、当今社会教师必须提升学养的理
5、由1.新课程对教师的学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着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它要求我们教师在强调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突出各个学科的人文性以及文化内涵。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指向,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所教学科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并且力图对学生精神领域和实践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实现这些目标目的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学养、自身的文化积淀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没有深度,相关知识没有广度,教学视点没有高度,那他势必会在新课程标准面前无所适从,手足无措。而一位学养高深的教师,由于
6、善于读书,博览广取,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蕴扎实,教起书来势必会开合自如,得心应手。2•学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俗话说「'有学养则自成高格,无气度则难为大家。”学养,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人格精神和气质风范,是生命个体自然流露出的道德境界和书卷气息。而教师,作为从事引领人精神成长职业的人,只有与吋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学养,才能有资本为人师,做良师,成大师,才能以良好的德行风范以及一流的学养造诣为学生为社会做岀表率。学高为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位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教师,举手投足总是散发着优雅芬芳的文化气息,教学设计总是彰显着精妙独特的个
7、性特点,课堂语言总是表达着无微不至的真挚情感,总是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教书魅力。你看,远到前苏联的教育家,《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近到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叶圣陶、李镇西等等,哪一位不是以深厚的学养为基础的。德高为范。无数教育事实说明,那些备受学生尊重、爱戴,被学生铭记的教师,首先都是一个思想健康、品德高尚、情操高雅的人。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价值多元的吋代,教师的做人修为就更为重要。一位坚守清贫,甘于奉献,正直善良的教师,才能用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用他身上那种清澈温暖的光芒去熏陶学生。所以梦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就
8、要善于忙里偷闲,要学会挤时间读书,克服浮躁不安和急功近利的心理,要有一种平和持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力求培养自己的文人气质,树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