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8577
大小:57.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东流镇红叶村农机化发展现状调研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东流镇红叶村农机化发展现状调研和研究[摘要]东流镇红叶村是东至县大棚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为扶持该村发展高效农业项目,推进优势经济产业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东至农合行东流支行信贷人员主动上门进棚,了解大棚户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研究分析该村农机化发展,对于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农机化现状调研红叶村位于安徽省东至县东流镇南部七里湖垦区,属典型的沿江坏区,系上世纪70年代为治理尧渡河根治血吸虫病围垦形成,村民大都由本县人口稠密地区迁移定居。因人均耕地面积较多,近年来国家惠农
2、政策拉动,全村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机化水平稳步提高,是全省农民最先购买日产水稻联合收割机的村,又是全县最早成立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最多、平均粮食亩产量最高的村。一、村情概况全村辖18个村民组,农户449户,人口1737人,劳动力933个,外出务工人员300余人。耕地面积9600亩,人均5.5亩,户均21.4亩,其中水田6300亩,旱地3100亩,200亩。粮食生产以水稻、小麦为主,兼种玉米、山芋;经济作物以油菜、棉花为主,兼种芝麻、野葫芦、大豆和西瓜。二、农机化发展现状1.农业机械装备和作业情况2012年,全村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台,小型耕作
3、机械560台,联合收割机36台,运输车辆18台,水稻插秧机47台,工厂化育秧设备2台套,植保机械和排灌机械各730余台,另有大型工程机械挖掘机、推土机6台;2012年,全村种植水稻4800亩,小麦1500亩,油菜6300亩,棉花3600亩,玉米1300亩,水稻、小麦生产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油菜机收5700亩,机收率90%;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机械耕整水平100%,机械种植41%,机械收获88%,综合农机化水平达76.3%,高于全县水平6.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11.9个百分点。2•取得成效和经验一是节本增效,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劳动力,带动跨
4、区作业,大幅增加农民收入。2012年全村粮食产量亩均1200斤,总产达576万斤,比前十年翻了一番,农户人均纯收入2012年人均突破8000元,比1978年翻18番。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村新修水泥公路8.1公里,通到每个村民组,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吃上了自来水,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户户购买摩托车、电瓶车,18户农民家庭买了农用运输车,20余户农民家庭买了小轿车。三是促进了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全村有10户土地规模经营大户,其中李志根、吴中年两户各经营土地1000亩,钱寿祥与几户合股经营土地达2000亩,其余几户经营土地
5、的规模均达200亩到500亩以上。2012年该村被列为池州市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村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流镇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村。四是催生农机化等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现代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该村在2007年成立'‘东至县钱江农业机械化生产合作社”以来,围绕水稻、野葫芦、苗木花卉等产业先后成立6个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引进先进技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成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存在问题及建议1.存在问题一是农机化总体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等机械化水平高
6、,其他作物的关键环节如棉花机收、油菜免耕直播、玉米机收等机械化水平较低,特别是与现代设施农业如蔬菜大棚、花卉苗木等相配套的新型机具发展还未起步。二是财政投入的力度还不强。由于本县属欠发达地区,村级农机化发展目前只有国家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给予一定补贴,市、县、镇的财政支持乏力,与江浙鲁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地方特色性的农机项目的设立和扶持上还是空白。三是乡镇农机体系机制不完善,未建立村级服务网络和技术队伍,加之基层农机管理服务机构因人员、经费欠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不能有效覆盖到村。四是农机化专业合作组织难以发展壮大。由于建
7、设用地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机库房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致使大型机械只能露天停放,风吹日晒雨淋,极大损害机械性能,缩短使用年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机耕道建设、区域维修、安全保险、融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合作社发展步伐。2•建议对策一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做实技术指导,搞好示范带动,着力解决油菜直播、棉花机收、玉米机收等主要农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难题,围绕设施农业生产的需要,加快大棚蔬菜、苗木花卉生产等适用的农机具科研开发和引进推广步伐,全面提升综合农机化水平。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机投入,建立健全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
8、导,农民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主体、村组集体为补充”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引导农民优先购置农业生产急需、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如水稻插秧机、秸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