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8127
大小:57.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6
《从弋阳腔艺术形态和流变因素探究江西地方剧种传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弋阳腔艺术形态和流变因素探究江西地方剧种传承【摘要】弋阳腔作为明代四大戏曲声腔之一,其历史也是历经坎坷。通过对其艺术特征以及流变因素的摸索和梳理,可以让我们对于当前江西地方剧种的一般性现有状态有更好的认识;而分析借鉴越剧和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则可以为江西地方剧种的保护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起着理论积累之功用。【关键词】弋阳腔;艺术形态;流变一、弋阳腔的艺术形态特征弋阳腔主要的剧本内容来源于演绎佛教故事的目连戏和傀儡戏,它继承南戏的传统与其经常在民间祭祀活动演出的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弋阳腔独特的艺术形态特征:其一、弋阳腔以表演《目连救母》等连台本戏为主,同
2、时也兼演文人传奇。这点对于戏曲剧种本身的发展是有益的。如果弋阳腔因为历史原因只关注于宗教基本的演出,就会将自身落于一个纯粹乡土化剧种的角色,而这点对于剧种自身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利的;兼演文人传奇,则可以在发展中更多的吸取富有文化色彩魅力的东西,对于高品位观众的吸引是有益的。其二、虽然源于南戏,弋阳腔在传播过程中,以所谓'‘地方官话”为语言基础,首先在语音上地方化,这种做法对于演出中与观众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且有利于取得很好的表演效果。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即有评价:“弋阳则错用乡语,四方士客喜闻之;海盐多用官话,两京人用之。”这一评语道出了
3、弋阳腔受到民间欢迎的真实原因:入乡随俗。其三、弋阳腔在音乐结构上承袭了南戏传统,板式变化较少,流水板居多。在节奏和速度上有紧、慢板之分。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把弋阳腔称作“过江曲子”,正是因为流水板是弋阳腔板式结构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弋阳腔也吸收了相当一部分北曲的曲牌,根据1957年江西省文艺学校编印的《江西弋阳腔曲谱》,已被考证出的北曲曲牌有20支之多。客观来看,弋阳腔的曲牌使用并没有绝对规则,大多数剧本中的南北曲牌都是自由连套的。其四、除了音乐结构,在表演特征上,弋阳腔与南戏也是一脉相承的:干唱、以锣鼓伴奏,这是弋阳腔演唱形式上的两大特点。与之后“
4、和萧和管不分明”以管弦乐器伴奏的昆腔不同,弋阳腔保留了南戏传统的演唱方式,为了增强演唱效果,加入了人声帮腔。二、弋阳腔流变因素分析弋阳腔在嘉靖年间以后的变化流传和发展演变是有其深刻的原因:一、在明代中后期的社会经济中,商业经济较之前都更加发达,江西商帮也在这个时期氤氫而生,成为与著名的徽商以及扬州盐商齐名的商业群体;江西商帮素以人数众多、吃苦耐劳、活动范围广泛著称,例如,明代北京的会馆见于文献记载者有41所,其中江西商人会馆14所,占34%,居各省之冠。在这个背景下,江西的戏曲文化也就自然而然的随着这些商人们的经商之路,向外传播。二、江西自古号称"
5、吴头楚尾”,夹在楚文化与吴越文化两大文化圈之间,而弋阳腔的发源地弋阳正好处在吴越文化圈的范围内。从地理位置来看,弋阳的东面是上饶,北面则是景德镇,两地从文化圈效应上分属浙文化与皖南文化,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特俗的文化交汇环境,自然也就造就了弋阳腔在对外传播中较强的文化适应性和应变性。结合前文对弋阳腔艺术形态的分析来看,这种文化适应性和应变性对于弋阳腔将其自身精髓在各个支腔中的传承和演变是极为重要的。三、弋阳腔在清代以后的衰落,除了明末清初的战乱这一因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其自身表演形式所造成的。'‘锣鼓以节”这种不用管弦的伴奏方式虽然有助于更加突出演
6、唱者,但是明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欣赏角度的转移预示着这种表演形式必然不能满足新兴的城市市民阶层的需要;反观其他声腔,如昆腔,魏良辅与梁伯龙的声腔改革就充分反映出他们对新兴的城市市民阶层欣赏趣味的敏感性,因此,直到皮黄腔从清中叶大放异彩之前,昆曲一直都是主要的演出剧种。四、延续之前的分析,皮黄腔在清中叶开始盛行之后,弋阳腔本是有机遇以求变进而获得新发展前景的。通过如引入皮黄腔的声腔融合和适合市民阶层的新剧本创作等手段,是当时许多地方剧种获得新生命力的重要手段;而弋阳腔恰恰没有注意到这个新机遇,死守成规,从而主动缩小了欣赏阶层的范围,以至“门前人罗车马稀”
7、。三、江西地方剧种的传承纵观二十世纪以后整个中国地方戏曲的盛衰,我们可以看到,凡是那些在发展中有所创新的剧种,都得到了较好的进步。比如越剧,上世纪初刚刚在浙江诞生的时候,与许多当时新兴的地方剧种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但是在一九一零年代进入上海以后,紧密的依托于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从而拓展并形成了以农村为基础、城市为新兴表演地域的现代地方戏曲流行新格局;而三、四十年代演员性别女性化的转变,则很大程度上贴切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的变化,使得越剧的发展摆脱了单一农村区域以及角色性别固定化的两大特点。再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行政化发展阶段之后,进入改革
8、开放时期的越剧,更加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新剧本的创作更加注重对于当前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即有新编的《舞台姐妹》、《梅龙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