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7578
大小:57.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6
《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英语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接受美学视角探究英语教学摘要当代英语教学正在不断改进中,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接受效果,以求提髙教学质量。本文试着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借鉴接受美学中读者为中心,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的基本理论,在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课堂设计以及学生的作用这几个方面获得重要启迪。关键词接受美学读者中心召唤结构期待视野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1关于接受美学接受美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联邦德国,又称接受理论。它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其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方法论体系"。姚斯(HansRobertJauss)和伊瑟尔(WolfgangIse
2、r)是其中两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1.1读者的中心地位姚斯指出“以读者为主,以具体化为主。读者是第一的,未定性的文本是第二性的”。这说明了接受美学将文学研究的重心从作品和读者转移到了读者身上,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他还认为:“在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形之中,大众并不是一个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说明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同时读者具有一定的能动性,文本只有在读者的积极参与才能现实地转化为文学作品。
3、1.2召唤结构接受美学的学者们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和活力的“召唤结构”,是包含着思想感情的形象体系。“召唤结构”由很多“不确定性”和“空白点”组成。伊瑟尔就指出"空白表明文本的各个部分和各个模式之间应该被连接起来,即使文本本身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表述。它们是文本看不见的结合点,激励读者进行想象"。文本的意义需要依靠读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点”,就是说,在一个文本中存在着悬而未决或尚未提到的东西需要填补。许多优秀的作品中都会留有充分的“空白点”让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对文学作品进行再次创造。1.3期待视野接受美学的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之前,都已处在具有一种
4、先在理解结构和先在知识框架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它是读者理解和阐释作品的立场、观点的前提。不同的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因此他们对作品会有不同的理解。除了读者对文学作品有“期待视野”之外,不同的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还存在着不一样的“期待视野”距离。姚斯曾叙述说:“一部作品的艺术特征是以与它第一位读者的审美期待之间的审美距离决定的,第一位读者因这种疏离和新颖而惊奇和愉快。但对于后来的读者,这种独创性已变得不证自明,并直接进入他们审美经验的未来视野,成为一种熟悉的期待。”可以看出文学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野”距离其实就是指它对读者的吸引程度,
5、如果文学作品平淡无奇,就会无法吸引读者,当然过于深奥,读者也不会有很大兴趣。2接受美学对英语教学的启迪2.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以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为贯穿课堂的核心,过分强调老师的“讲授”作用。很多老师在课堂中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成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完全忽视了学生的重要性。从接受美学可以看出,接受者才是重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接受者,应该将重心从教材和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虽然现在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在实践中还有很多老师没有把这种意识落到实处,不能把学生的接受情况放在第一位。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倾听学生的声音
6、,多让学生自己回答,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机械地传授知识,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讲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这样往往是收不到很好效果的。教师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学习中的人而不是机器,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2.2课堂设计接受美学中提到不同的读者,在阅读作品之前他们的“期待视野”是不同的。不同的读者由于其生活经历、知识水平、审美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就会不同。这个观点对英语教学有很大启发,它解释了面对同一英语教学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之前要充分考虑
7、到学生先前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认知差异,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优差兼顾,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接受美学提到作品中会留出足够的“空白点”,让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填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教材的“空白点”,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接受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想象力去填补,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从接受理论还可以看出,教学对接受者的吸引程度与教学同接受者之间的“期待视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