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教案1.doc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教案1.doc

ID:31611104

大小:10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5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教案1.doc_第1页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教案1.doc_第2页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教案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word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诫子书知识目标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能力目标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情感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2.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师生共同明确课文朗读停顿。夫∕君子

2、∕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全班齐读课文。【教学备注】‖教学提示‖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2.教师强调中点词句。(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

3、修养身心)非宁静无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无以广才(扩展);淫慢则不能励精(过度怠慢)年与时驰(消失、逝去)遂成枯落(形容人韶华逝去)(2)重点句子翻译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翻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翻译:年华随时光消失,意志随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3.生译全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应该)用静来修善‖教学提示‖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4、教学提示‖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静心思考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懈怠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暴躁激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龄随着光阴飞逝,志向随着年龄消退,最后精力衰竭学识无成,大多以不能承接先世的志向不为社会所用,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候再学习哪来得及!☞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论点:静以

5、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明确:(1)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6、,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的关键。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目标导学四:谈感受,说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示例一: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示例二: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

7、从小确立大志,否则人生就没有了方向。周总理在12岁的时候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这一崇高的志向激励着他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学提示‖这一问题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层次关系,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弄清本文的逻辑层次。三、板书设计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正面论证: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分析论点反面论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总结论点:劝诫惜时,有所作为✍教学反思可取之处: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还缺乏自己的方法,所以让学生借助翻译书,合作翻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讲解

8、剖析要准确简明,翻译断句时深入浅出,掌握一字一词义是教与学的核心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