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07126
大小:128.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1-15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该材料主要说明A.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秦朝开始实行的,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D项说法属于影响,不是本质,排除。2.学家钱穆认为
2、:“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属于“封建政体之创兴”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皇帝制C.分封制D.禅让制【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材料中“封建”就是分封建邦的意思,故C项正确。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基础制度,A错误。皇帝制度是秦朝时期设立,B错误。D是原始社会后期首领承袭制度。【点睛】关于封建概念的理解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
3、国君向天子朝贡的信息说明鲁君由朝贡周王到其他诸侯国的现象,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A错误。周天子此时已经不是天下共主,C错误。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4.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C.分封制利弊并存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战国以来”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分封制的存在问题,主要的实例如汉初、明初的封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后朝君主采用分封制的出
4、发点都在于维护其家天下的统治,因此A正确。郡县制在封建社会后期已经比较完善,B错误。分封制的确利弊并存,但是并不能佐证“某些时期”的逆袭,C错误。D项符合史实,但和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相反。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郡县制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
5、会生活诸多方面【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信息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B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故D项错误。6.明朝皇帝仁宗说:科举考试“须南北兼顾。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比累科所选,北方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于是,“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材料表明明朝实行这一科举取士办法的目的是A.借助科举取士打压南方富商大贾B.通过科举取士均衡政治势力C.
6、促进南北方区域特色文化交流D.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演变。参加科举取士的不是富商大贾,故A项错误;据材料“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可知南北科举取士人数大致均衡,有利于均衡政治势力,故B项正确;材料“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是指南方人文学有优势,北方人品行有优势,不能按同一标准取士,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尽力维护科举取士区域公平是直接目的,不是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7.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
7、在于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答案】C【解析】【详解】隋文帝进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改行州、县二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郡县设置过多、重复等弊端,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合并机构并一定意味着财政支出的节省,排除A;地方机构改革与中央政府行政效率无关,排除B;材料与地方豪强势力无关,排除D。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