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87323
大小:8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4
《山东省冠县武训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精校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中国文化概论》说:“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士阶层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诸侯国渴求人才B.宗法制解体C.小农经济的出现D.私学的发展2.孔子的学生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体现了儒学A.注重协调人际关系B.已经形成完整思想体系C.借助礼乐教化百姓D.利用伦理维护统治秩序3.道家
2、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儒家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为人负有“仁民爱物”、善待自然的伦理义务。这些观念( )A.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 B.属于农耕经济的产物C.受到天人感应说影响 D.强化了神权政治体制4.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这表明荀子( )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 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 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5.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
3、,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治大国,若烹小鲜 D.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6.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 )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10-7.“本质上是无神论的孔子的理性主义,(汉代)已经为虚伪的宗教信仰和迷信所冲淡。”这反映出汉代()A.儒学本质发生变化B.不同思想的融合
4、C.佛教影响十分广泛D.政教合一的趋向8.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儒学地位的提升C.中央集权的强化 D.政治中心的转移9.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天行有常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格物致知10.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董仲舒“高明”
5、在( )A.鼓吹“以吏为师” B.倡导“儒法结合”C.高举“崇儒更化” D.抨击“无为而治”11.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上魏晋,出现了新的趋向,对后世影响深远。“新的趋向”主要是指()A.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B.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D.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12.“中兴陆学,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朱熹 B.李贽 C.王阳明 D.黄宗羲13.元代学者郭居敬辑选了民间流传的二十四个孝子孝行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的启蒙读物,图文并
6、茂,雅俗共赏。元曲伦理剧寓教于乐,《晋陶母剪发待宾》褒扬诚信道德、《赵氏孤儿大报仇》赞颂忠良仁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挞伐贪财嗜利。这反映出元代( )A.文学艺术以教化为主要追求 B.儒家伦理走向通俗化普及化-10-C.儒学的理论系统取得新突破 D.儒学地位依赖民间力量维护14.仁宗、孝宗、理宗在宋代第一次成为皇帝的庙号,这表明( )A.理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增强 B.以孝治国开始成为官方意识C.庙号制度源于北宋南宋时期 D.儒学在宋代战胜了佛道挑战1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提
7、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16.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此观点( )A.蕴含了近代西方议会政治的理念 B.体现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特征C.力图建构更合理的君主政治的理念 D.全面否认君主专制的合理性17.顾炎武在《与友人论学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