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

ID:31579059

大小:861.65 KB

页数:141页

时间:2019-01-14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_第1页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_第2页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_第3页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_第4页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光教科书 11 佛光学].佛光星云 编著.文字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佛第十一册光教科书佛光学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十十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三二一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国佛国国国国佛传佛佛佛人从际光际际际际光统光光光间佛佛三佛佛佛佛学与学学教佛光光昧光光光光的现与的团教山会修会会会会发代当内的的认礼持主会的的展融代涵组经识仪法题歌宗创与和思精织证人要演的旨会方潮神系间点说意和缘向及统佛简义理起未教介念来使命2第第第第第第第二十十十十十十十九八七六五四课课课课课课课佛佛佛佛佛人佛光光光光光间光山人人学人佛人大情间问的教的事味事题养的工记初成社作探教会信育运条动3杨仁山设立‘只洹精舍’,印经

2、、教学;近代李炳南在台中创建莲社少集众参禅、弘法安僧的寺院庵堂等等,皆名之为‘菩萨丛林’。东晋自度自了的道场。像佛陀在印度建立的精舍、讲堂,中国唐朝‘马丛林道场是指有组织、有制度,能够接引十方大众的佛教寺院,在此特地加上‘菩萨’二字,是为了简别专修声闻、缘觉二乘,只求一、菩萨丛林是佛光学光学的四点内涵精神:么是佛光学呢?质言之,举凡至真至善的精神理念,乃至促进人间安如人之双臂、鸟之两翼,在相辅相成之下,为世界遍撒和平幸福的种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第一课佛光学的内涵精神可称为菩萨丛林。其它如民

3、国初年月霞大师在上海哈同。他们不遗余力,都具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特性,所以均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所提倡的农禅道场,以及后来大江南北多末年,道安大师在战乱时期仍在各地建设道场,聚徒讲学;清末和乐利的真理妙谛,都涵摄在佛光学的范畴之内。以下仅提出佛子,如今这些都成为研究‘佛光学’不可或缺的理念。所以,什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体的成果。此两大佛教团体犹花园创设华严大学;太虚大师提倡菩萨学处等等,也属于4的顺畅和谐,教导民众养成良好的习惯,凡人生。佛光山与佛光会一向提倡生活的佛教,鼓励夫妻连袂参加法投足,也都是般若的体现

4、。所谓‘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同样平凡的生活,一旦有了般若,就能让我们享有解脱自在的如果通晓,便能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般若风光。此外,禅门的修行着重代表佛陀口中放般若光;‘洗足已敷座而坐’代表佛陀通身放般若光;‘尔时世尊’代表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放般若光。一卷《金刚经》佛陀手中放般若光;‘入舍卫大城乞食’,代表佛陀足下放般若光;界。般若智能得自于日常生活的体验,因此离开了生活,就没有般若。《金刚经》开宗明义便揭櫫佛陀的般若生活:‘著衣持钵’,代表佛教非常重视般若的修持,经典中说般若不但是六度之首,也是诸佛之母,又说‘般若’

5、如人之双目,能领导其它五度走向圆满的境二、般若生活是佛光学己任,从事文化教育的深耕,重视群我关系的调和,在在显示出菩萨丛林为佛光学的内涵精神。菩萨丛林的思想,只可惜因缘不具,未能扩大影响。佛光山及佛光会此都说明了‘般若生活’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于其城中次第乞食’代表佛陀眼睛放般若光;‘饭食讫,收衣钵’会,经常举办亲子联谊活动,强调家庭美满的重要,注重人际关系秉承古圣先贤的菩萨精神,怀抱慈悲济世的愿心,以净化人间为生活的禅味,举凡穿衣吃饭、搬柴运水,乃至扬眉瞬目、举手5佛教是倡导欢喜的宗教,《法华经》指出:佛陀降诞在人间、出家在

6、人间、修行在人间、证悟在人间,是为了示教利喜;观世音菩萨早四、人间欢喜是佛光学实践。所以,法界融和是佛光学基本的内涵精神。派别之间的融和、传统与现代的融和、僧众与信众的融和,更兼顾佛法此外,佛光山及佛光会不仅提倡男女性别的融和、贫富贵贱的融和、如‘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圆满与自在’、‘自然与生命’等等,都是法界融和理念的推行。布十方,并且与各地文化水乳交融。佛光山开山伊始,即订定‘八宗兼的僧团,以六和敬作为共同生活的轨范,以慈悲包容作为待人接物的圭臬,不但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与阶级的差别,更

7、使得佛法得以流来的众生平等、法界融和的思想,就是人类得到永恒安乐的根本,是世界能达到永久和平的指南。像佛陀创立‘四姓出家,同为释氏’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彻悟宇宙的真理时,发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三、法界融和是佛光学士农工商的融和、国家种族的融和,也积极谋求宗教之间的融和、的宣言,为苦难的众生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与光明,由此而开展出与世学的融和、佛法与生活的融和,凡此均为法界融和思想的弘’、‘四众共有’的原则,以及佛光会历年来所提倡的主题:6扬,俾能达到光大佛教,普利群伦的目的。若生活’为佛光人实践的内容,以‘法界融和’为佛光人思想的基

8、础佛光学上承教主佛陀的真理妙谛,中循历代祖师的遗风德范,下启万的守则,也就是人间欢喜的当下体证,因此,人间欢喜是佛光学的内涵精神。是佛法修行的精髓,佛光山的工作信条中给人欢喜的精神,就是人间欢弥勒佛又称为欢喜佛,还有如《万佛名经》的禅悦藏、欢喜地等许多已在无量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