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71508
大小:50.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3
《质监局提升活动工作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质监局提升活动工作意见根据国家总局、省局和市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质监系统对发展经济的贡献率,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科学监管、主动作为”方针,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线,积极实施“三大战略”(名牌战略、标准化战略、节能减排战略),不断巩固深化“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成果,积极推进“质量强
2、市”建设,努力构建大质量、大监管、大平台,着力提高质量建设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质量提升”,努力实现“三个提升”、“四个促进”。即提升服务发展水平、提升科学监管水平、提升基础保障水平;促进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促进各级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领导意识进一步加强,促进我市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全社会关心质量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三、主要内容第6页共6页(一)积极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通过开展调研,积极建议市政府设立“质量强市”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加强对“质量强
3、市”工作的领导,出台“质量强市”工作方案,促进“质量强市”工作氛围的进一步形成。进一步落实质监系统与市政府的协作备忘录签订工作,建立共同加强质量建设的协作机制。继续开展第六届市“市长质量奖”评选和推荐参与市“市长质量奖”工作,通过大力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扩大培育面,发挥获奖企业的引领作用,树立一批管理创新、经营卓越的标杆群体,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品质提升。(二)不断深化名牌培育工作。按照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实际需要,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名牌发展
4、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坚持以高科技、高附加值、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产品为名牌培育和发展导向,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重点块状产业的区域名牌培育工作,努力推进在块状产业中的名牌培育机制。会同服务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加快现代物流、会展服务、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名牌培育工作。XX年,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25个、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个,名牌产品销售额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额比重达到32%以上。第6页共6页(三)继续发挥技术标准引领作用。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
5、若干政策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力度。积极贯彻执行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创新工作方法、拓展标准领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要鼓励规模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积极主动为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制订企业标准做好服务工作。要加强与农林部门的沟通联系,发挥农业标准化专家队伍的作用。积极开展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大推进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力争今年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通过考核验收,实现零的突破。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标准工作继续
6、处于市前列,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作出新的贡献。(四)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工作。贯彻落实《市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积极建议市政府出台加强计量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设立计量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良好的计量管理工作环境。以能源计量为主要抓手和突破口、加强节能减排相关的计量能力建设。督促重点用能企业设置计量岗位人员并经培训和备案,按国家标准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并按时检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强化企业能源计量体系建设,开展能源计量实际效益比对分析。积极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增设民生计量检测室
7、,扩大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面,使计量工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更加明显。第6页共6页(五)有效开展下乡入企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质监系统质量、标准、品牌、计量、食品信息等优势,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同业工会、商会等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利用各种有效的工作平台和活动载体,深入重点块状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实施质量帮扶。对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分析不合格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后处理工作到位。逐步建立完善重点监管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系统,加快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质量诚信自律活动,使企业主
8、体责任工作扎实有效地落到实处。(六)全面履行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紧扣“质量和安全”主线,认真贯彻落实“清醒有为、科学监管”的工作方针,全面推行以日常巡查为主要监管模式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完善基层所运行机制,落实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类产品、民生计量四大安全的区域监管责任,规范日常监管制度,健全落实“五预”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