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67899
大小:52.1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3
《生活用水监管规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活用水监管规则第一条为加强生活饮用水管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则》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则。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饮水供水的单位(以下简称供水单位)和个人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规则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普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知识。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
2、政区域内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建设、规划、环保、水利、房产管理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生活饮用水管理工作。第六条生活饮用水水源区安全实行水源区保护制度。第七条城镇生活饮用水实行卫生许可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借卫生许可证。供水单位采购、使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应当索取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第8页共8页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经审查合格取得卫生审查认可书。卫生、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共同参加。新建、改建、扩建生活饮用水供水工程的选址、设计和竣工验收由建设部门负责。第九条供水单位供水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领生
3、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未取得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的不得供水。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条件的颁发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第十一条集中式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一)供水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规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应当遵守水源卫生防护的有关规定;(二)配备的水净化处理设备、设施能够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并保证正常运行;(三)供水工程中的输水、蓄水和配水等设施应当密封。禁止与排水设施相连;(四)新设备、新管网投产前及旧设备、旧管网修复后应当进行冲洗、消
4、毒。(五)有与其消毒方式相适应的消毒设备、设施。第8页共8页(六)划定生产区的范围并设立明显标志。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等污染源,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等污染物或者铺设污水渠道等。第十二条二次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一)供水设施周围保持环境整洁。(二)水箱或者蓄水池应当专用并加盖、上锁。(三)贮水容器和供水设施的材质和内壁涂料应当无毒无害;(四)保证设施及设备完好。清洗消毒后应当经具备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水质检验合格。二次供水设施有管理单位的由管理单位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没有管理单位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或者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设施的
5、日常运转、保养、清洗、消毒。第十三条管道直饮水供水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一)用户龙头出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直饮水水质卫生标准;(二)设立专用制水间。建筑物结构完整;铺设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当使用防水、防腐、防霉和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地面应当有一定坡度,有废水排放系统;(三)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应当根据水源水质进行配备。处理工艺中应当有水质消毒措施;(四)输水管道不得与市政或者自建供水系统直接相连。第十四条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应当符合下列卫生要求:第8页共8页(一)生产场所应当根据生产产品特点和工艺要求设置。生产设备不得与非涉水产品共用;(二)建立原材料验收制度;(三)设立与产品特点
6、相适应的卫生安全和质量检验室。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第十五条生产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第十六条供水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的人员。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第十七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对供水设施的卫生管理。每季度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检验报告;每年至少清洗水箱(池)一次;清洗后应当委托具有法定检验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二次供水单位应当加强水质管理工作。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定期对供水单位的卫生安全工作以及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设备、设施等
7、进行监督监测和检验评价。枯水期、丰水期、传染病流行期。监测费用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安排列支。卫生监督的水质监测范围、项目、频率由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检查时。第8页共8页第二十条生活饮用水在生产、输送过程中被污染。有关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污染,并按照规定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建设、环保等有关行政部门报告。第二十一条对生活饮用水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