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ID:31521658

大小:1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某城镇重点中学普通班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体系看,原电池原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基础理论,是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对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对“化学与能源”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后还要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将进一步学习原电池、化学反应与能量、金属的腐蚀和保护这些内容。因此,学习本节知识,不但可加深对氧化

2、还原反应、化学与能量等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更深层次的电池理论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原电池实验探究,使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已有了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为学习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知,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3

3、、教学设计重点及基本思路采用“质疑导课→实验探究→新知应用与实践检验→总结与知识拓展”的教学模式,突出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原理,用化学检验和电流计检测的方法论证电子转移方向,促进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通过交流与合作,比较与归纳等教学形式,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存在化学,并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生

4、活中的简单问题2、教法和学法指导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3、教学模式实验探究问题解决引课与质疑讨论讲解获得新知新知应用实践检验总结交流知识拓展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课前准备分组准备:每组6人(学优学困情况相当),每组1名组长。每组实验用品:灵敏电流计3只、导线、金属夹、烧杯、小试管、小灯泡、锌片、铜片、铁片、铁丝、铝片、碳棒、稀硫酸、浓氨水、蒸馏水、酒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食盐水、果汁

5、、水果等。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入【化学史】1800年6月26日,伏打用17枚银币、17块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马粪纸组成的电池,在英国的一次会议上,面对许多大科学家进行表演,神奇的结果使参加会议者赞不绝口。这种神奇的现象就是——用双手触摸金属两端时感到了强烈的电流刺激。伏打用这种方法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设疑】同学们,看了这则史实,感觉特别疑惑吧。导线中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讲述】学了今天的知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板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倾听、质疑、好奇】

6、【思考、猜想】【倾听】由“伏打电堆”的发明引课并设疑,顺利引出新课,同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疑惑,激发他们的探究欲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一、对比实验探究与发现【引导】伏打把锌板和银板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两手去摸,真的有电流产生吗?下面我们就来模仿伏打试验。【学生实验】用砂纸擦亮表面的锌板和银板多个相间排列,每个金属板中间夹入多层卫生纸,将食盐水滴入卫生纸中使其浸透。再用

7、电流计连接炼最外金属板的外侧,观察电流计指针。【讲授】通过模仿伏打电堆我们感知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为什么锌板和银板间隔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会产生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比实验】下面我们所个对比试验实验1实验2【对比实验探究】请组长将本组成员分为两组,进行如下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指导】实验1:将一铁片和一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两金属片上发生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提问1】实验1中观察到哪些现象?【提问2】同学们观察仔细全面,为什么铁片上有气体产生,而

8、铜片上就没有呢?【副板书】【指导】实验2:将一铁片和一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两金属片上发生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提问3】实验2中观察到哪些现象,与实验1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结论电流计指针偏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高中化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1课时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某城镇重点中学普通班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体系看,原电池原理是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基础理论,是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通过对初中化学和高一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对“化学与能源”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后还要选修“化学反应原理”这一模块,将进一步学习原电池、化学反应与能量、金属的腐蚀和保护这些内容。因此,学习本节知识,不但可加深对氧化

2、还原反应、化学与能量等知识的理解,为学习更深层次的电池理论奠定基础,而且还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原电池实验探究,使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2、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已有了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为学习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因此要加强实验教学,丰富学生感性认知,以促进学生理性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3

3、、教学设计重点及基本思路采用“质疑导课→实验探究→新知应用与实践检验→总结与知识拓展”的教学模式,突出探究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原理,用化学检验和电流计检测的方法论证电子转移方向,促进学生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二、教学方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研究过程,体验研究方法;通过交流与合作,比较与归纳等教学形式,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存在化学,并能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生

4、活中的简单问题2、教法和学法指导问题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3、教学模式实验探究问题解决引课与质疑讨论讲解获得新知新知应用实践检验总结交流知识拓展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课前准备分组准备:每组6人(学优学困情况相当),每组1名组长。每组实验用品:灵敏电流计3只、导线、金属夹、烧杯、小试管、小灯泡、锌片、铜片、铁片、铁丝、铝片、碳棒、稀硫酸、浓氨水、蒸馏水、酒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食盐水、果汁

5、、水果等。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引入【化学史】1800年6月26日,伏打用17枚银币、17块锌片和用盐水浸泡过的马粪纸组成的电池,在英国的一次会议上,面对许多大科学家进行表演,神奇的结果使参加会议者赞不绝口。这种神奇的现象就是——用双手触摸金属两端时感到了强烈的电流刺激。伏打用这种方法成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堆”。【设疑】同学们,看了这则史实,感觉特别疑惑吧。导线中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讲述】学了今天的知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板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倾听、质疑、好奇】

6、【思考、猜想】【倾听】由“伏打电堆”的发明引课并设疑,顺利引出新课,同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疑惑,激发他们的探究欲非常感谢上级领导对我的信任,这次安排我向股份公司述职,既是对我履行职责的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关心和爱护,更是对**百联东方商厦有限公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一、对比实验探究与发现【引导】伏打把锌板和银板间垫上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两手去摸,真的有电流产生吗?下面我们就来模仿伏打试验。【学生实验】用砂纸擦亮表面的锌板和银板多个相间排列,每个金属板中间夹入多层卫生纸,将食盐水滴入卫生纸中使其浸透。再用

7、电流计连接炼最外金属板的外侧,观察电流计指针。【讲授】通过模仿伏打电堆我们感知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为什么锌板和银板间隔浸透盐水的绒布或纸片会产生电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2.2.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对比实验】下面我们所个对比试验实验1实验2【对比实验探究】请组长将本组成员分为两组,进行如下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完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指导】实验1:将一铁片和一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两金属片上发生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提问1】实验1中观察到哪些现象?【提问2】同学们观察仔细全面,为什么铁片上有气体产生,而

8、铜片上就没有呢?【副板书】【指导】实验2:将一铁片和一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两金属片上发生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提问3】实验2中观察到哪些现象,与实验1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结论电流计指针偏转。【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