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20314
大小:11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2017年《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年《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知识点1:现金的账务处理及清查企业内部各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应在“其他应收款—备用金”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备用金”科目核算,不得在“库存现金”科目核算。现金的清查中发现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现金溢余现金短缺借:库存现金(实际溢余的金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 营业外收入(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实际短缺的金额)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2、:借:其他应收款(应由责任人赔偿或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知识点2: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事项账务处理计提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转回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确实无法收回而转销的应收款项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等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期间收回①借:应收账款等 ②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等【提示】借记“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这笔分录不影响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知识点3: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一)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借:
3、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等(实际支付的金额)(二)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每股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三)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借:其他货币资金等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投资
4、收益(差额,或借方)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期间累计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知识点4: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处理(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债券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取得时的会计处理: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实际支付的金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或借方)(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投
5、资收益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 贷:应收利息2.最后一期:借:应收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1.持有期间资产负债表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2.最后一期: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投资收益(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1.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高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企业应当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
6、值损失),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2.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的金额范围内予以转回,按照已恢复的金额: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四)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置(终止确认)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处置价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或借方) ——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7、的债券) 应收利息(如果存在应收而未收的利息)(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 投资收益(倒挤、或借方)知识点5: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情形成本模式公允价值模式取得借:投资性房地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在建工程存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账面余额) 存货跌价准备 贷:开发产品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公允价值) 存货跌价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差额) 贷:开发产品 其他综合收益(贷方
8、差额)自用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转换日公允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