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线,立体发散

突出主线,立体发散

ID:3151829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突出主线,立体发散_第1页
突出主线,立体发散_第2页
突出主线,立体发散_第3页
突出主线,立体发散_第4页
资源描述:

《突出主线,立体发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突出主线,立体发散  [摘要]当今的语文课堂是沉闷的,是高耗低效的,比如有些教师沿用几十年的标准去要求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学生;教学常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来解决;在课堂上没有重点地信马由缰;教法单调枯燥导致学生沉闷厌烦;课堂阅读效率低下,学生收获甚微。语文教学的弊端那么多,确实需要一套新的教学思路。结合实践,探索语文教学的两种思路。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路突出主线法立体发散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千文有千面,教材中的文章体裁、结构、风格呈现不同的特点,学生的兴奋点、动情点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文章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中

2、的提问不宜太多太散,要拎准教学点,大胆删繁就简,使教学重点显露突出,目标集中。  一、突出主线法  一位教师是这样上《陌上桑》的:在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之后,她提了这么一些问题:①罗敷的身份、年龄?②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罗敷是个怎样的人?③书上怎样刻画她的美?④使君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问得都比较直白、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想,既然罗敷是个古代美女,肯定很受学生们欢迎,何不用“美女”作为一条线索来讲课文?  ①导课,提问:“你喜欢美女吗,喜欢什么样的美女?”4(这个问题很吊胃口,此环节重在激趣。)  ②读美女故事。(介绍一下《汉乐府》,要求读得流利正确,过

3、好朗读关,此一环节重在“读”字。)  ③讲美女故事。(用现代文讲,涵盖翻译、口语训练等多种训练功能,此环节重在“讲”字。)  ④议美女之美。(问题很开放,需要动脑子解决,此环节重在“议”字。)  ⑤评如何表现美女之美。(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不都在里面?此环节重在“评”字。)  按这条线索上课,交流多了,活动多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到位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好。  二、立体发散法  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有一种开放意识,思维应辐射发散开去。树立大语文教学的观念,立足于课本,面向生活,向生活开掘丰富的课程资源,或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

4、段,或巧借其他学科资源,或用形象化语言创设环境,驰骋万里,纵横古今,使课堂教学多维、立体呈现,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和开放化。  我是这样上《送东阳马生序》的:  例如,疏通文义之后,我表扬了学生们预习很充分。课前偶尔听到一个学生说他翻译课文忙到昨晚十点多钟,当时是初三,学生即将迎接中考,学习任务很重。我关切地问他们:“读书苦不苦?这段时间过得还好吗?”4  学生来劲了,有机会倒苦水了嘛。叽里呱啦说了一通之后,我马上打住,问:“你们读了本文之后,觉得作者宋濂青年时求学之路苦不苦?”学生齐答:“苦!”教师表示肯定,板书“苦”字。我接着问:“哪里见得宋濂求学之路十分

5、艰苦呢?找到答案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看谁说得绘声绘色,生动形象。”  因为有前面的这一问,学生感到被关心了,个个读得都很专心,古人读书的事和自己的体验联系起来了,感觉到书中的事就像是发生在身边一样。大多数学生都讲得很出色。  我表扬他们用心读书,又问:“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这篇序是不是只向同乡黄生诉苦呢?”学生齐答:“不是。”我也表示同意,说:“刚才同学们讲故事的时候,不仅讲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之苦,更谈到了读书之乐。(板书‘乐’)那同学们说出作者读书的快乐让大家分享一下。”这个问题书上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学生反复阅读,体验思考。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答得都不错。  教

6、师接着点拨:“宋濂在这篇序里不光是叙述了求学之苦,更多的谈了读书之乐,看来,读书之苦与读书之乐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读书之苦转化为读书之乐的,作者又为什么能化苦为乐?”这个问题涉及到作者求学的态度,求学的动机目的,要动脑筋想的。学生各抒己见,十分活跃。  讨论完后,再联系当前的学习,请学生谈读后的体会。我说:“同学们,我们的新课即将上完,马上就要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了,可是目前同学们的精神状态还不够理想,看来,不少同学是被学习之‘苦’4压塌了。同学们,读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之后,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怎样复习,怎样化复习之苦为复习之乐?”学

7、生受古人勤学精神的鼓舞,个个面露兴奋之色,纷纷表达了一番自己的决心,然后,我再次趁热打铁,让学生读读背背,争取当堂背诵好第二段。  最后出示课外练笔:采访身边的人,请他们说说读书的苦乐,写成采访稿后投到校刊上去。  上面这个课例,凸现把生活作为文本、教师、学生交流的纽带,极大地缩短了学生认知课文的距离,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利于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  (责任编辑韦淑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