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8239
大小:11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现实主义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实主义之我见 摘要:现实主义是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现实主义既是文学流派又是创作手法。本文探究的目的在于指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趋势赋予现实主义旺盛而不竭的生命力。各个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家反映了当时人们生存的状况与历史背景,结合其作品,本文尝试阐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要求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现实主义,不可能回避现实主义作品与政治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通过对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更全面地解读现实主义。 关键词:现实主义;真实;典型;政治;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J20
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41-039 时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人类活动包罗万象,人物面孔形形色色从在土耳其安塔利亚刚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现在盛行的网络营销、网上购物;从宏观的经济增速放缓、全球经济治理、反恐等诸多挑战,到微观的普通百姓岁对柴米油盐的
3、关注,这些都充分彰显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现实活动。 2015年10月8日,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现实中的人依然是文学关注的焦点。 如今,文艺流派纷呈,文艺批评呈现多元发展的蓬勃态势。然而有关现实主义的关注似乎逐渐淡出文坛视线。其实,不管文学流派多么千姿百态,也不管某一种文学流派多么吸引读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作者果真脱离了现实,那么其作品不管是魔幻或是隐喻或是浪漫,都很难吸引生活在现实中的读者的关注。“现实主义方法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即使当代的反现实主义小说仍然离不开现实主义手法”[1
4、]。对现实主义以发展和辩证的眼光解读,可以加深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在创作实践中积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真实是现实主义的灵魂 关注人类命运,揭示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弘扬人文精神一直是文学的神圣使命。不管是开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诗经》,还是中国古典悲剧文学的典范《窦娥冤》;不管是代表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最高峰的《红楼梦》,还是发出生命礼赞的《红高粱家族》;不管是开创西方现实主义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还是反映巴黎上流社会现实主义历史的《人间喜剧》,都以其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再现了作品时代的风
5、貌,反映了当时甚至数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人们生存的历史画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隽永的印象。9 众所周知,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离开现实生活,一切创作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就强调了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同时也强调了作品不能拘泥于现实生活。作家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对周围世界进行敏锐的观察,诸如花鸟虫鱼、风花雪月、世间冷暖、酸甜苦辣,大到历史剧变,小到心灵幽微,无不可以成为作家笔下的写作素材。歌颂真善美,实事求是,情真意切;鞭挞假恶丑,立场坚定,不折不扣。只要是现实的,作家就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或讴歌赞叹,或嬉笑怒骂,或一倾胸中情愫,将复
6、杂的情感注入笔端,或给人以激发鼓舞,或给人以教育启示。 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而非阶级性。要恢复现实主义的本来面目,直面现实,忠于现实,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应对文学作品做硬性规定。李运抟教授在《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中写道:“作家应彻底直面现实和无条件地反映现实,这是现实主义古老而长青的核心原则。坚持这一条,就能克服并超越许多庸俗或恶劣的社会影响(这种压力永远存在,而且会以各种形式和名义出现)。真理往往朴素。现实主义从精神本质看,可以说就是‘说真话’的主义.连真话都不敢讲或不准讲,现实主义就死亡了。新时期以前‘伪现实主义’严重,关键就是不能说
7、真话。”[2] 在对现实主义的灵魂的理解上,不仅国内作家崇尚忠于真实,而且在国外也是如此。比如被尊为美国现实主义旗手的豪威尔斯,就坚定地认为,文学必须依赖现实,真实地反映现实。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就认为“作家就应该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3],“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便是它的确试图表现生活”[4]。9 虽然现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忠诚与责任,但生活现象是纷繁复杂的,所以现实主义要求作者不是像摄影师那样简单地把现实的画面搬到作品中,而是要从从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的艺术处理,创造出典型的环境和典型的人物。例如,《雷雨》
8、中的繁漪,曹禺通过她对周萍的爱,把她描述为“剧作中一个率真、勇敢的精神女神”[5];白先勇的《台北人》以小说集的形式,描写了20世纪40年代末从大陆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