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755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实际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的实际应用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动、丰富的特性,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推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激励评价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要求。激励性评价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实现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并具体结合到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学措施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本质并不仅仅在于“教”,还要重视“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利用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本领。对于
2、正处于心智发展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既是启蒙者,又是引导者,在学生的心中占据了很高的地位。因此,教师的肯定和赞美,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动力,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一、现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高个头、高智商、高情商正成为现阶段学生的新特点。虽然这些有着“三高”4特质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游刃于家长和学校之间,享受民主的家庭氛围,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激发了孩子的个性,现在的小学生,涉猎广泛,思维发达,情商越来越高,生理上、心理上都早熟。但是他们的心里却更加脆弱,经受不起打击和挫折。高智商、高情商,虽然对孩子本身和社
3、会都是好事,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既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又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授课技巧,老师为了胜任角色,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孩子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缺少坚持做完一件事情的坚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与赞美,否则即便他们正在做一件有利于自身成长的事情,可能仅仅因为缺乏他人的关注而放弃。 二、强化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 激励性评价如果没有针对性做基础,就很容易迷失方向。优秀的教师懂得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其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针对孩子的不足,教师不应立刻批评,
4、而是要发现缺点的原因,比如学生考试容易犯错,可能是因为性格急躁、马虎;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发音不够洪亮,但是思维很有独到之处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细心去发现的。只有用心去发现,才能真正发挥鼓励性评价机制的作用。 当然,教师要注意的一点是把握好分寸,并不是说对任何事情都持有鼓励的态度,当课堂上同学们讨论问题激烈时,教师不能笼统地说“大家都有道理”,这样只会给学生造成困惑,不利于知识的吸收。总而言之,鼓励学生的目的是树立其自信心,使之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分寸的拿捏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4 自评和
5、互评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师很难把握的教学环节。这是因为,这种评价方式需要尺寸的拿捏,稍有疏失就可能流于形式,拿捏过重又会造成传统的硬性评价模式,没有起到课程改革要求的效果。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不公正、不客观,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将评价的部分权利让给了这些天真活泼、心理还不稳定、未成熟的孩子,在评价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成长、受教育的过程。学生自评与互评,可以强化多方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生互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够互相欣赏到对方的亮点,见贤思齐,取他人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
6、足,促进了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激励性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作为这一措施的推动者,应该积极投入进去,摒弃传统的教学成见,努力使语文课堂激励性评价措施更好地服务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鼓励性评价机制深得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我们都知道,真正推进一个孩子进步的动力不是惩罚,而是表扬。而结合到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自评与互评,可以增进交流与合作能力、审美与表现、个性与创新等。在具体实施
7、过程中,可以将自评与互评依据不同的权重计入最终评价结果。但是要注意的是,因为“学生自评可能会为自己打高分,互评也不排除互相作弊。”如何保证评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是最值得关注的,相关教育部门还应制定监督细则。此外,我们也会发现,当前语文教学课堂上存在着很多对鼓励性评价机制使用不当的问题,如教师评价泛滥,为了评价而去评价,流于形式。这种“形式”教学不仅不会收到成效,反而会耽误课堂时间。 参考文献:4 [1]邹俞珍.小议激励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3):12-13. [2]李相守.感受激励性评价在教育教
8、学中的作用[J].成才之路,2011(21):55-56. [3]卞珍.语文课堂中的激励性评价[J].考试周刊,2013(48):77-78. 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