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

ID:31506148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_第1页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_第2页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_第3页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_第4页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适度探究 效果突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适度探究效果突出  [摘要]数学探究活动,教师唯有深研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实现师、生、教材、编者的多边和谐互动;唯有选材有度、拓展学法、学情有效,探究活动方能适度;唯有把握学情,让外因、活动、技能有效,效果方能突出。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活动有度有法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9-033  探究亦称发现学习,合作探究则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通过个体独立的观察、阅读、思考、检验,经历发现问题、形成解释、统一认识的综合学

2、习活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可见,教师应关注情境创设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可行性,给学生提供适合自身能力发展的探究条件,因为只有基于学情的探究,才是学习活动的最佳演绎。  一、选材有度  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特殊性限制了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精选“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地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8以及实践活动等内容:有的内容便于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3、获得成功的体验,如找规律、各种运算律及运算的基本性质等,教师可以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运算能力及基本的思维方式;有的内容不适合学生探究,如“统计与概率”单元的一些名词及空间观念培养中的方位名称等,需要教师直接告知即可;有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但应适可而止。例如,二年级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有的教师上课时要么直接告知学生,导致学生的探究活动如蜻蜓点水般不能深入;有的教师要么让学生无休止地探究下去,以至学生无所适从,最后导致探究活动失度。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而蔡宏胜老师对

4、此内容的教学颇能给我们以启发。  案例:特级教师蔡宏胜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片断  蔡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同加数的加法后,要求学生解决以下问题:“六一节表演,我们班每个女生头扎两个蝴蝶结,12个女生,共需要多少个蝴蝶结呢?”学生在列式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环节异彩纷呈:环节一,学生边数边写,并时不时地停下回过头来再数,即使这样还是有多写或少写的情况出现,学生感受到了加法连写的麻烦;环节二,蔡老师提示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算式写得简单些”,于是学生调动相关经验,写了3个、4个2相加,然后在算式后面

5、加上了“……”等符号或文字;环节三,蔡老师问“新写法虽然简单了,但看不出有12个2相加,怎么办”,学生经过思考,把“……”等符号或文字擦去,有的直接把算式圈了起来并在外面标上“12个”,有的在算式下画了一个“{”(横着写),学生经过比较一致认为这种方法挺好;环节四,蔡老师要求学生思辨,并提出问题:“能不能把新写法中的12个写成10个、15个?能不能把2写成5或者其他数?”……8至此,乘法意义的教学水到渠成。最后,蔡老师让学生看书认识一种新的运算符号――“×”,学生的探究活动到此结束。上述教学中,学生在加法计

6、算书写麻烦的基础上创造出乘法这一新的运算,这并不是逻辑演绎的结果,而是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事理自然衍生的结果。其实,这种由客观需要而进行创新的思想既是一种策略,又是学生成长中必须掌握的智慧。  二、拓展有法  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时,应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达成度,从而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探性。如教学“周期性规律”后,教师安排变式周期现象的思考题:“一只手从大拇指开始,依次去数数,至小拇指再回头,但不重复,数到30是哪个手指头?”这样的题目很有趣味性,

7、也很有挑战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找规律”后,教师出示这样一道拓展题:“1、3、5、0组成一个四位数,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四位数?”这样设计题目,将搭配规律进一步延展,既把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学思想渗透其中,又为后面有序列举内容的教学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认为拓展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摆设,虽然可以增辉,但不一定能发挥其功能,因为拓展题的设置超越了学生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基础,而将拓展题延伸至课外,则失去了拓展题的功能,这是拓展失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备课时应精心设计教学,拓展有法,使学

8、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学情有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读懂学生,组织的数学探究活动才会有效。而读懂学生,就要研究、了解学生,准确定位学生知识、技能和思维的8“最近发展区”。  1.研究学生,让外因有效  学情除需要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内因)外,更需要揣摩、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征(外因),即非智力因素的相关情况。  (1)小学生听的特点与策略。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且有意注意保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