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4454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注重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注重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课堂教学要贴近实际生活,然后设计数学情境提供较强说服力及教育性的案例,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的正确思路,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总之,创设好的课堂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教育;自主探究;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66-02 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应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设计出符合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独学、群学、思考、展示、点评,获得知识,形成
2、解题思路,发散思维,懂得自觉地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在数学教学中,能创设符合实际生活情境,是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方式。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设计情境,从而引出课题7 开始教学活动,针对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全面分析、解答问题。创设有趣的情境,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建立起知识联系、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浅至深,为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新概念
3、、新技能作铺垫。 比如笔者上勾股定理的课程时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情境引入:上课开始时先讲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故事:西周建国初期,君王周公非常识才、重才,他和数学天赋过人的商高是非常好的朋友、知己。某一天,商高考周公说:“最近我有个困惑的问题,您能帮我解决吗?把一根长为7cm的直尺折成一个直角,使一边长为3cm,另一边长4cm,连接两端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请问第三边长为多少cm?”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三边的长是多少cm吗?请给出证明过程。学生可能知道但也可能不知道,教师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用直尺来测量第三边的长度,让学生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经测量
4、发现第三边长为5cm。 问题2:两条直角边分别是6cm、8cm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多少cm?同上述,使学生经过画图发现斜边长为10cm。 问题3:上面两组问题中的数据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前人对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做了进一步的观察、研究,通过分别计算三边长的平方竟发现: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之间还真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同学们也来想一想,算一算,它们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呢?进而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课题―勾股定理的含义及应用。 上述的情境引入,紧紧地围绕着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了教学内容,时刻不与主题分离。既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
5、性,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和实践证明的能力。创设相关的数学情境,能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从而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掌握新知识及技能的能力。7 二、设计适当情境,利于问题的提出 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创新和自主探究,相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起到关键性作用;而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学习水平和自己掌握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依照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来创设,使学生能够以“激疑”作为思维起点,通过独立自主探究“化疑”的过程,在新的数学问题的情境中“生疑”。 众所周知,在判
6、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中,有:“SSS”、“ASA”、“AAS”、“SAS”、“HL”公理、定理或推论,但不能用“SSA”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一问题学生感到困惑,不易理解,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首先,让学生用尺规作符合下列条件的三角形,看谁作得又快又准,并要求作完后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什么结论? (1)作△ABC,使AB=2cm,BC=3cm,∠B=30° (2)作△ABC,使AB=4cm,BC=1.5cm,∠A=70° 问题提出后,学生情绪高涨,细致作图,认真思考、积极探究,教师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并帮助他
7、们解决作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探究中碰到问题,然后,要求每个学习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的结论。 各小组汇报后,得出如下较为统一的结论:(1)中的存在且唯一;(2)△ABC可作无限个,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1)是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ABC,根据“SAS”定理得出:△ABC唯一确定;而(2)是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作出△ABC,从中得出:这样的△7ABC不一定存在,存在时,不一定唯一,因此我们不能用“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的条件”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通过设计由易到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大胆生疑,自主质疑并在观察、分析、猜想的基
8、础上归纳内在规律,实现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目标。 三、巧设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处处蕴含着大量的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