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3751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语情融合:阅读教学的境界追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情融合:阅读教学的境界追求 文章是语言与情感的复合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是语言表达的指向;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是情感表达的凭借。写文章离开了情感表达,语言表达就失去了价值;读文章离开了情感感悟就失去了活力。实践表明,阅读指导聚焦于情感感悟,才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言语实践指向于情感感悟,才能生机盎然,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与情感的关系,借助情感诱发,引发言语飞扬;借助言语训练,促进情感体验。因此,语情融合,是阅读教学的境界追求。 一、情感铺垫:语情融合的基础 每篇课文,都有情感基调,
2、或喜或悲,或忧或愤,或明快或深沉。准确地把握课文情感基调,通过针对性的导入方法,使课堂形成与课文情感吻合的教学气氛,这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前提。由于不少课文远离学生生活,时空的差异、背景的陌生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带来了困难,为此,新课导入可根据课文情感,或通过情真意切的语言描述,以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或通过具体形象的影视画面,以加速学生情感的体验;或通过有的放矢的背景介绍,以促进学生情感的转化,从而尽快地把学生的情感纳入课文情感的渠道,为课文的阅读理解奠定情感基础。如教学《丰碑》(人教版语文五
3、年级下册)一课时可这样导入:“(神情严肃地)同学们,当代伟大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这首诗中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5这诗句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虽然活在世上,但他如行尸走肉,和死没有什么区别;有的人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如青山绿水,永远留在人间。(语调深沉地)今天,让我们回到那红军长征的年代,去了解一位红军战士的伟大形象,去感受一个军需处长的感人事迹。他是一名军需处长,是负责为战士发放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可就是他,在茫茫的雪地里,把御寒的衣物全部给了他人,而自己却冻死在
4、茫茫的雪地里。他的身躯犹如矗立在风雪之中的一棵劲松,犹如矗立在长征路上的不朽丰碑。”这如诗如画、情意交融的导语给学生以强烈的情绪感染和心灵震颤。学生对军需处长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必然油然而生,阅读中的一切语言实践就有了真情的驱动,做到了学生语言发展和精神提升的有机统一。 二、巧设情境:语情感融的凭借 小语教材中的课文,作者的情感世界多借助于景色描写、情景描述、画面描绘之中,只有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描绘的场景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看,去听,去想,力求与作者或文中人物想在一起,思在一处,对语言表达的情感才能有
5、充分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这样,就能为语言与情感的融合提供凭借。如《搭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表明,“搭石”难以一劳永逸,随时需要“调整”,这任务总由村中“上了年岁的人”5自发而主动地承担。对此,作者虽一笔带过,但其形象内涵和情感内涵都很丰富。教学中可让学生在形象再
6、现中感受情感,先引导想象:有哪些上了年岁的人,他们为什么赶路,看到“搭石”需要调整,会怎样停下脚步“修路”呢?接着,让同桌的学生想象表演,展示情景,并指名登台展示,表演情景短剧: (画外音:这天早晨,爷爷送小强去上学,一会儿就来到了小溪。 爷爷(停住脚步,用手指了指脚下):小强,这块石头不平稳了,我找块石头替换一下,你等会儿。 小强:爷爷,我得赶去上学,要不会迟到的,等您送我去学校回转时再换吧! 爷爷(摇摇头):不行啊,这样不安全。特别是小孩和老人从上面走,不小心会踩到水里去的。 小强(环顾
7、四周):周围不见一个人,暂时不会有人从这里走的,先去学校吧! 爷爷(斩钉截铁):事不宜迟,重搭石头要紧!保证你不会迟到的。 通过情景展示,学生对句子蕴含的形象和情感有了深切的感受,再引导朗读,体会蕴含在“无论”“只要”“一定会”“直到”“才”等词语中的情感。这样的想象表演,就让学生在语言形象的还原和拓展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语言的训练。 三、有机延伸:语情融合的升华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把握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从而在语言文字和语言情感的结合中把握语言规律,进而指
8、导语言实践,这是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阅读教学要注意合理拓展,有机延伸,促进学生语言发展和情感熏陶的升华。5 1.通过习作升华。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情感线,有机延伸,合理开拓,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习作,升华课文情感。对写景文章,可通过想象扩写,情境描述等方法引导习作。如:《梅花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中外祖父关于梅花的长谈和对梅花的挚爱,小时候的“我”或者浑然不知,或者感觉朦胧。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感受则越来越清晰,理解则越来越深刻,这就给了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