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1307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谈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一时之间,“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基于新课标中关于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的阐述,笔者粗浅地把语文的核心素养理解为三大方面: 1.核心知识,即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
2、识等。 2.核心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让学生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3.核心品质:即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 基于以上的理解,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5 尝试: 一、立
3、足核心素养,转变教学理念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大多数时间用于阅读教学,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如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当前的阅读教学大部分都是在教课文,在分析课文内容。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我们的课文只是教语文的“载体”,是个“例子”,语文课就是用课文这一“载体”来教学生学习语文。吴忠豪教授也一再指出,我们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即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注重表达,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如,在上朱自清的《背影》这一课时,
4、不应一味教育学生要关爱父母还要理解父母,也不应该一直纠结于父亲为“我”做了几件事,而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如何用细节描写来写父爱,并学习这一写作手法。又如,《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一文,不应该大量地分析花儿万紫千红的各种原因,而应该让学生掌握说明文体的阅读方法,学习条理清晰说明事理的方法。在教学《假如我是一只鸟》一课时,不要过多地分析讲解诗歌的语言,而是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重读、韵律,能够用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进而仿写诗歌。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理应把本体性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标,并且聚焦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
5、的学习。所以一再强调我们的语文教师要用心做语文的事。比如,学习《爱莲说》时,不要只讲大道理要学生学习洁身自好的精神,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5 当然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不是完全不能讲人文的东西,但是人文常以语言为外壳,我们不应该抛开语文知识、语文方法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去深挖课文中的人文教育元素。 二、围绕核心素养,落实语言实践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之特质、语文能力之核心以及语文素养之根本,语文的核心任务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强调语言的实践运用。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
6、1.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吕叔湘先生说,课文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课文细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章的语言,教师引领学生细读课文,就是让学生在语言之河中愉快而幸福地畅游,倾听课文发出的细微声响,欣赏课文精湛的语言艺术,感受课文蕴含的人文关怀,揣摩作者的行文思路。 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每一个汉字都浸润着丰富的表象,承载着文化的内涵,不仅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也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独具匠心。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诵读、品味与感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如《春》
7、中,教师有意让学生比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长出来,很鲜嫩,很翠绿。”细细体会不同之处。通过赏析比较,学生就知道叠词读起来更朗朗上口、更亲切,更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知道“长”字太普通,无法体现出小草破土而出的那种生命力。再如,《海燕》中的写景句子“5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通过分析,学生懂得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能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更有感染力,比起“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这样的描写
8、来得精彩细致。 教学中遇到这样的关键词句时,教师要本着对课文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课文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引导学生在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