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

ID:3149975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_第1页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_第2页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_第3页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外隐喻研究简述  内容摘要:隐喻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学者们不仅从隐喻理论本身出发,更有结合其他领域如外语教学、语料库等进行研究。本文简述了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发展历史及主要观点。  关键词:隐喻认知  隐喻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隐喻理论的发展,隐喻更成为当前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并逐步涉及到很多相关领域的研究探讨。  一.国外隐喻研究  在现代西方隐喻研究著作中,metaphor(隐喻)可以指语言中的隐喻性文字表述,或者指制约语言隐喻性表述的思维机制,甚至指概念化过程本身。国外的隐喻研究主要有以

2、下四种理论。  1.替代论  最早的隐喻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一个词直接代替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词之间属于一种对比关系。这种替代论把其看作是加工语言的手段,而没有把隐喻和人类的语言交际结合起来,缺陷在于难以确定准确的替代方式,仅仅分析了可以互为取代的可能性。  2.比较论  亚里士多德由替代论发展形成比较论――4隐喻是两个事物相似性的比较,或者说是明喻的缩略,这种理论符合人们的直觉。与替代论相比,比较论将隐喻研究置于更大的拓展空间;但仍局限于语言本身,并没有涉及到人的思维和符号的使用问题,这明显区别于我们现在对隐喻概念

3、的理解。  3.互动论  1936年,Richards在《修辞哲学》中提出了隐喻互动理论。他认为:1)语言实质上是隐喻的;2)隐喻存在两个方面:主体和喻源。由于主体和喻源这两个成分的概念中存在着共同点,因而主体和喻源之间可以产生互动。(胡壮麟,2004)  Richards用语旨和载体来指相互作用的这两种思想,这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观察目标的角度,从而创造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逐步形成了认知范畴的隐喻研究。  4.认知隐喻论  莱考夫是第二代认知语言学即意义学派的代表。他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义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其专著《我们赖

4、以生存的隐喻》,《超越冷静的推理》和《体验哲学》中得到详细的说明。  Lakoff认为理解涉及两个认知域:源域和靶域。概念隐喻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而得到部分理解。Lakoff&Johnson在著作中列举了十几个类型的认知模式概念隐喻,因此又被称为认知隐喻。  隐喻映射并非任意,而是受意象图式控制。“意象图式源于我们在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的感官体验或感性经验”,是实现映射的先决因素。  二.国内研究综述4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我国的修辞学研究很早就关注这种语言

5、现象。传统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而近代的“隐喻”一词由英语翻译而来,意指某种东西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所描写的是一个事物的动态过程。有学者曾对比研究过中国的传统术语“比”、“兴”与英语中的metaphor。王松亭认为这两种概念之间并不完全对等:西方的metaphor相当于我国的暗喻、借喻、事喻、物喻、比拟、引喻,并且又根据隐喻生成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心理联想方式将因事寄托的隐喻对应于中国的“比”,将“因物感发的隐喻”对应于我国的“兴”。  我国外语界对隐喻的最早研究是关于西方隐喻的介绍刊登在1992年的《修辞学习》上,是柳宁生摘

6、译的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此引入了我国对中西方隐喻理论的比较和探讨。  三.结语  就近年来的隐喻与认知关系研究来说,我们国内与国外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需要迎头赶上的。因此,要做好隐喻理论研究工作,还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2]Richards,I.A.ThePhilosophyofRhetoric.NewYork:Oxf

7、ordUniversityPress,1936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季广茂.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4  [5]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价.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5  (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