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9660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潜动力。通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问卷调研,发现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设想,通过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时刻提醒在校大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模式 创新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如何培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分别对某高校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就该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阻碍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根据教师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阻碍大学生创新的因素有:大学生定式思维,所占比重29.76%;传
2、统教学模式,所占比重45.24%;教师对培养创新人才不积极,所占比重14.29%;其他,所占比重1.19%。 1.定式思维阻碍了创新能力培养5 定式思维指的是大学生在考虑问题和看待问题时,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是人生观、世界观判断和思考,导致一种固定思维或者说是根据别人观点表示他的观点,而不是采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针对某大学学生关于创新活动的兴趣与课堂传授的依赖程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占比例最大的选项是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过创新活动和课堂传授知识的相关性(占38.78%),我们可以看出对创新活动表现出较高参与兴趣的学生却极大程度上依赖老师在课堂上对创新能力的传授,他们认为若是
3、老师不在课堂上教授创新能力就无法学习创新。这种态度反映了目前大学生在创新能力认知和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差异。在这样的传统思想、文化下的教育很难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是定式思维阻碍培养创新人才的原因。 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中,考评制度所占比例为25.56%。说明学校最看重学生的成绩并以此为考核标准,类似于古代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政策。此外,传统教学模式的比重最大(45.24%)。一个学生的成绩只能证明他的学习能力,却不能代表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学分制”“四六级”“评奖评优”正是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的衍生产品,在上完一门课程后,学校会举行大规模
4、的期末考试考核一个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学生为了通过考核,“衍生”出一系列的“对策”,例如,考试作弊、期末考试期待老师画考试重点、临时抱佛脚、六十分万岁等。对于这样的考评制度,已经阻碍了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某些教师观念的错位 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创新能力不重要和一般以及没有概念的占有比例为6.39%,也就是说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也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自身原因5 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9.79%的学生认为创新非常重要,说明目前大学生并没有对创新形成一个完整、
5、系统的认识和态度,甚至有6.19%的学生认为创新的重要性为一般。 2.教师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性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7.11%的学生表示喜欢学习创新并且有老师讲授创新知识,说明学生依赖老师引导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但由于教师教学模式单一,采用课堂讨论、自由提问、角色扮演或其他形式授课的教师人数较少,创新的教学模式仅占31.09%,导致学生对培养自己创新能力的兴趣不高。 3.学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重视不足 (1)硬件设施的局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养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中有72.16%的学生认为缺乏实验条件,30.93%学生认为资料查找困难。说明学校在一些硬件设施上未能满足学生
6、培养自我创新的需求,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2)学校的奖励机制不够完善。有23.71%的学生认为缺少相应的奖惩制度是学生不愿参加创新活动的原因。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带动创新的发展,营造创新的大众氛围,所以,学校的奖惩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一个学校的创新方向及高度。显然,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的奖惩机制还有待完善。 (3)技术资金的缺乏。经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技术与资金的支持是影响创新的首要因素,说明社会层面的技术支持以及融资资金程度会影响创新培养的质量。此外,缺少和社会上的交流和融入也不利于学生对创新现状的理解。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5 1
7、.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知识 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及创新沙龙,各学院均应大力宣传创新知识,以学院为主干、专业为枝干、班级为树叶的树状图组织创新讲座,针对创新知识定期举行创新考试,考核学生对创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配合国家“大众创新”的理念埋下伏笔。 2.对教育模式的创新 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去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去探索问题的真伪,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