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6726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教,真改变;学,真发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真改变;学,真发生 “面积”这个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之前听过一节《面积的认识》,课堂中老师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面积、认识面积。活动非常丰富,氛围也很轻松。可学生真的“学”到了吗?这节课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老师要求学生分别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涂的过程中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这个要不要涂满?”其实这个学生真的是在思考,可当时老师可能没听到,这个声音就这样盖过去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什么是“面”。后来在这节课中,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三次将周长和面积概念搞混的情况。 听了这节课,我个人觉得那个学生之所以问“要不要
2、涂满”,说明他对面的概念还很模糊。那怎样让学生自主感受面、认识面积呢?对于认识面积,应该有这样几个步骤:面的认识→面的大小→面积(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平面图形的面积),故认识面积的基础还是对“面”的认识。 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感受面呢?最直观的是去“摸”,通过感官触摸初步感受面。要让“学”在课堂上真发生,教师就要真正地“改”变我们的课堂。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课前通过前置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摸一摸身边物体的面,说说感受。课前这样的动手操作,能让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也能促使一些学生进行深一步的思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从收上来的作业看,大部分学生摸的都是平
3、面,感觉有的面粗糙、有的面光滑。但是少数几个学生写了几个这样的疑问:“3为什么面都是平平的?面可以是弯曲的吗?球有面吗?”学生的求知欲被真正地激发出来了。首先面有“平面”和“曲面”,这是对面的宏观的整体认识。于是我在课堂上就将这些问题抛给了学生,让他们仔细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很快学生举例说明水杯的侧面就是弯弯的,继而也肯定了球是有面的,面是可以弯曲的。通过学生摸→感受→质疑→反思→再次感受验证,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面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他们能真正地“学”起来了。 但是面又分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表面,当然感知物体的面更容易。可是有的学生在摸物体表面
4、的时候,只是用手指一划,他对哪些部分是“面”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那如何让学生直观感受面呢?于是课前我又设计了“将你摸的面印到白纸上的活动”。学生的想法还是很多的,有的把橡皮表面涂上颜料,再印到白纸上;有的把1元硬币放到白纸下面,用铅笔在纸上涂;有的把橡皮按着白纸上,描出边线,再把里面的部分涂上颜色……课堂上我请了一位学生把橡皮涂上色,再印到纸上。观察这个过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要把颜料涂满橡皮?”学生个个抢着说:“这整个部分都是它的面。”再请一个学生先画边线,再涂色。紧接着问学生:“这个边线里面为什么涂满?”学生终于意识到这个边线里面的整个部分都是它的面积。通
5、过操作→观察→反思→形成表象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面到底指哪个部分。 对于“面”的教学,我主要通过课前的“摸一摸”“涂一涂”两个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课堂上让学生演示,适时追问,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让教,真改变;学,真发生。3 在学生充分感知面的基础上,课堂上让学生全面感知物体的面,要求学生指一指黑板的面和数学书封面。再让学生去观察教室里物体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这里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哪个物体面大,哪个物体面小。学生充分感知了物体的面有大有小后,再给出“面的概念”――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这句话比较拗口,需要让学生仔细读一读。理解完后,紧
6、接着追问:“黑板的面积指什么?”这时学生就知道黑板的面积指的是整个黑板面的大小了。对于“面的大小”是以观察身边物体的面为主,让学生确实感觉到面的大小,这也是对“面”的认识的提升。 在充分认识了物体“面”的基础上,感受了物体面的大小,进而知道了物体“面积”的含义。但仅仅知道物体“面积”的含义还不完整,还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的教学中,主要通过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再通过观察、重叠、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 整个教学面积的过程:认识物体面积→再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比较面积大小,整个过程学生都能亲手操作,直观感受,从活动中获得“面积
7、的概念”。 整节课通过前置性学习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知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给予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前置学习作品,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建构,最终形成对“面积”的认识,让“学”真发生! 编辑张珍珍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