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

ID:31495348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_第1页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_第2页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_第3页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_第4页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放手要让孩子感到安全  【摘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心理安全需求的满足对于其人格、性格和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童童在幼儿园行为为例进行动因分析,作为父母不仅重视物质的满足,更多要关注幼儿对爱需求的渴求,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满足。通过分析,发现四至五岁幼儿对外界肯定的强烈需求,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安全感。  【关键词】幼儿心理需求满足安全感肯定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5-02  案例背景:  心理学家马洛斯把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根据这一理论,在目前中国社会发展环境和经济条件下,孩子的生理需求一般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安全需求的满足却存在大问题。幼儿的安全需求包括身体的安全感和心理的安全感,一般来讲,身体安全需求是显性的,可以被直观感受和观察,通过家庭和社会很容易被构建和满足。而心理安全需求是隐性的,需要更多考核因素去综合进行衡量和建立。作为进入幼儿园进行启蒙教育的孩子,年龄一般为3―75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建立起基本的自尊心,自我认同也在快速发展着,他们需要通过与社会其他个体或群体的互动去获取一定

3、的认同和满足感,这种满足和认同能使其建立对社会的信任感,对其性格、人格及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其有效扮演社会角色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有效评估他人对其自身和行为的认同,所以他只能通过留意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家人对他的认可和肯定与否,来判断其行为合适与否,一旦孩子通过身边人的反应获取到肯定和赞赏的信号,他们的心理安全感需求就得到了有效的满足,这一满足会增加其心理的自信感,会使其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社会互动,增加社会交往。如果孩子没有收到他人对其行为的反馈或反馈是消极的,他们的安全需求的满足感就会降低,但作为儿

4、童来讲,其辨识度极低,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对他人反应的解读和理解需要成人的帮助。  现如今,年轻父母大多数总想着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环境,最大限度满足其物质方面的需求,这就是对孩子的爱,但恰恰忽视了孩子内心最原始的情感需求,这对孩子性格和人格形成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案例描述:  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级,是一群可爱的中班小朋友。其中有一名叫童童的幼儿特别热情主动,跟我说:“老师,我喜欢你。”我被这温暖、稚嫩的声音深深打动,马上亲了她一口,并说道:“老师也喜欢你。”  接下来的日子,我与孩子们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但渐渐的我发现童童的一些行为非常奇怪,比如

5、,她总是喜欢排队排第一个。于是我就问她:“为什么要一直排第一个呢?”她说道:“因为第一个可以牵到老师的手啊。”7  一天中午饭,为了鼓励幼儿能独立吃饭并锻炼其吃饭的速度,于是,我就规定:对于吃的快和桌面干净的幼儿会给予粘纸进行奖励。但那天童童没有拿到粘纸,她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明天再发粘纸,我一定会吃的快。”第二天童童的外婆却找到我,说道:“老师能不能给童童的饭盛的少一点,她回去说饭太多了,吃不了。”我联想了昨天的事和今天外婆说的话,就问童童:“是不是因为想拿到粘纸,才会跟外婆说你吃不了饭。”童童看着我点点头。于是我批评教育了她,不应该用少盛饭

6、的方法拿到粘纸,而是要通过自己努力拿到粘纸。那天童童依然吃的很慢,桌上也很脏,依然没能拿到粘纸。吃完饭后我看到她羡慕地看着其他幼儿炫耀着他们拿到的粘纸,默默地流起眼泪来,于是,我把童童叫了过来,问道:“你是不是很想拿到粘纸?”她点了点头。“为什么这么想拿到?”“因为拿到粘纸老师就会喜欢我。拿不到就不喜欢我了。”童童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其实,奖励粘纸的目的是为了鼓励那些吃的慢的幼儿加快速度,可童童却理解成了拿不到粘纸的孩子就是老师不喜欢的孩子了。  于是我跟童童的妈妈做了沟通,妈妈认为:孩子到了幼儿园接受教育,家长就可以放手锻炼她自己成长,只要给她良

7、好的物质环境,孩子肯定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就会自然增强。可结果是童童在家对妈妈的依赖非常严重,和保姆阿姨在一起也非常乖,一旦妈妈回来了,则粘着妈妈不放。没有妈妈的场合,童童是懂事、讲道理的;一旦妈妈在身边,童童则相当任性,蛮不讲理,甚至大声哭闹了,完全是两个性格和行为表现的孩子。  案例分析:7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差,是孩子所获得的“母爱”不够而导致的安全感缺乏吗?还是在幼儿园里,孩子所获得的“师爱”不够而导致的如此敏感吗?事实上,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讲需要更充分而全面的母爱,大量的零食玩具,漂亮的衣物仅是传递或表达母爱的具体可视化

8、方式和手段,但是,来自于母亲无微不至的触肤情感刺激,与孩子进行各种心灵和情感的交流等等儿童心理方面所需求的母爱却被忽略,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