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

ID:31495180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_第1页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_第2页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_第3页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_第4页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争议述评与新解  摘要: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对于诗人在诗歌中所讽刺的对象,后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有“讽刺张守??”说、“讽刺安禄山”说、“讽刺张说”说、“任人不当、边策失误”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把讽刺对象理解为一种泛指,是一种艺术概括,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本诗的复杂性和典型性。  关键词:高适《燕歌行》讽刺对象艺术概括  高适作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元人辛文房评价其“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1]。其《燕歌行》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此诗讽刺将帅的腐败无能、不体恤士卒,歌颂战士

2、英勇奋战,以身殉国的精神。学界对于这一主题一般没有异议,但对这首诗是讽刺的对象是谁,看法各异,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也体现了对《燕歌行》的不同理解。  一、对《燕歌行》讽刺对象的不同认识  1.“讽刺张守??”说  这种说法产生的时间比较早,也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明代唐汝询的《唐诗解》对此诗的解读中认为主将“不惜士卒乃尔”[2],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非泛咏边塞也,《唐书》,张守??为瓜州刺史……抑或刺其末年富贵骄逸,不恤士卒之词。”[3]唐诗解读方面的相关书籍,也大都采取讽刺张守??说。如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指出“张公”9即张守??,“

3、此云御史大夫,则张守??也。……达夫此诗盖隐刺之也”。[4]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中徐永年撰文认为张守??隐其败状,“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也持此看法,认为是“讽刺张守??的不体恤战士”[6]。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中也说:“守??却隐瞒败迹,妄奏战功。事泄,贬括州刺史。高适曾送病蓟北,目睹军中腐败情状。后回封丘,乃作此诗。”[7]  这种说法的主要证据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说,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4、。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传》)。张守??的谎报战功是主要原因,诗人感慨愤恨,故作此诗以讽刺。  2.“讽刺安禄山”说  对于讽刺张守??的说法,也有人提出怀疑和反驳,如陈昌渠、张志烈、邱俊鹏注《唐诗三百首注释》中说:“此诗过去一般都认为是讥刺张守??而作。恐非。”[8]而认为发生在燕地的重大军事事件――都山之战,激发了诗人的创作,并且

5、囊括了自己在蓟北的所闻所感而成。傅璇琮先生《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提到“所有有关史料,并没有说他末年富贵骄逸等的记载,高适此诗是否即刺张守??此事,是颇可必怀疑的”[9]。9  蔡义江先生在《高适非刺张守??辨》一文中,明确指出了这首诗并非刺张守??,而是刺安禄山。理由是:首先,作者认为不同的版本对于序文所记的时间不同,《又玄集》为“开元十年”,《才调集》《文苑英华》作“开元十六年”,而张守??开元二十三年开始拜辅国大将军、右玉麟大将军兼御史大夫,所以序文应该以《河岳英灵集》“开元二十六年”为准。同时认为张守??隐其败状,为二十七年,但真相泄漏,贬

6、为括州刺史为二十七年。其次,作者认为,序文称守??为“御史大夫张公”“语甚恭敬;若果为高适所讽对象,不应如此。……高适对他敬重感激,当非偶然。”最后作者根据相关材料得出结论是讥刺安禄山,其所载《赦张守??书》曰:“禄山勇而无谋,遂至失利,衣甲资盗,搓我军威,论其轻敌,合加重罪。然初闻勇斗,亦有诛杀;又寇戎未灭,军令从权,故不以一败弃之,将欲收其后效也。不行薄责,又无所惩,宜切停官,令白衣将领。”“又安禄山喜好歌舞声色,能自作胡旋舞,此史书中屡见,与诗中‘美人帐下犹歌舞’亦合。高适在政治上颇有识见,安史乱起,……而有感于禄山重罪不诛之事,因此作《燕歌

7、行》以寄讽的。”[10]  另外,钱云华《高适究竟刺谁》(《乐山师专学报(社科版)》1989年1期)也表示同样的观点,认为并非讽刺张守??,而是安禄山。魏峨《为张守??讨个说法――高适讽刺对象略论》(《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认为诗人所讽刺的不是张守??,而是安禄山、赵堪与白真陀罗。认为从此诗的主题看没有讽刺张守??,讽刺主将,《资治通鉴》的材料“张守??使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讨奚、契丹叛者”。安禄山作为主将“侍勇轻敌”9才导致败局,而赵堪、白真陀罗是主谋。其次,高适此时所写诗作没有讽刺张守??。如《睢阳酬别畅达判官》《宋中送族

8、侄式颜,时张大夫贬括州,使人召式颜,遂有此作》等诗中,不但没有表示讽刺之意,却对其功业有赞扬之情,所以作者不同意讽刺张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